哥本哈根峰會失敗於兩個'大哥大'
2009年12月22日《邊區奧得河日報》寫道:"儘管真正的環境污染大國從來沒有貫徹1997年的控制溫室氣體京都議定書,但議定書是一大成就,因為有一批國家與歐盟一起邁出了前進的步伐。
「那麼這一次呢?出自經濟考慮,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尤其美國和中國,在哥本哈根再次拒絕設定有約束力的減排目標。聽起來有些玩世不恭,但確實如果世界承受的壓力還沒有達到必須簽訂協議的程度,也就不會達成任何協議。世界需要的是今後在波昂和墨西哥的回合中韌性戰鬥的前驅。"
《新奧斯納布呂克報》認為,"氣候保護沒有前進一毫米,那些把本國固執態度置於國際共同戰略之上、阻礙會議取得實質成果的國家應該正視這一點。對中國是這樣,對美國也是這樣。對歐盟來說,應指責它沒有巧妙地進行談判斡旋。"
《萊茵內卡日報》寫道:"20世紀的世界也許還以歐洲為中心,以德國為強大的發動機。21世紀的世界不是這樣了。今天定調子的是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都無意為環境保護這樣浪漫的理想犧牲本國的經濟增長,哪怕千分之一也不行。從這個意義說,哥本哈根峰會失敗於這兩個'大哥大'。"
許多報紙發表評論認為,由聯合國舉辦一百多個國家參加的超級峰會不能解決氣候保護的具體問題。《中德意志報》寫道:
"繼續這樣做下去沒有意義。現在的唯一機遇是,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國先行一步。地球上15個國家,其中有美國、中國和歐盟的大國,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總量的80%。這些國家在哥本哈根都宣稱,氣候保護對本國很重要。現在,這些國家的政治家應落實自己的言論。他們的選民應該監督他們。如果他們不作為,就把他們選下台。"
《斯圖加特日報》寫道:"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堅持氣候保護的雄心壯志,引導期望值進入現實主義范疇。但現在人們認識到,歐洲要對美國施加影響變得極其困難。大西洋兩岸的關係面臨艱巨的時代,歐巴馬在哥本哈根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他把重點放在與中國構建的跨太平洋軸心之上。"
《埃斯林根日報》寫道:"中國又一次證明自己是踩剎車的國家,它繼續充當發展中國家,堅持要求發達的工業國提高自己的減排量。這次峰會的最大輸家是歐巴馬。這位美國總統只做了唯一一點可憐的讓步:以少得可憐的幾億美元參與對窮國的財政援助。"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