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獎今年度得主
2011年10月10日諾貝爾獎項中原先沒有設立經濟獎。這個獎項由瑞典帝國銀行於1968年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而增設。自1969年以來,除了極少數的例外,該獎都被美國經濟學家捧走,今年的情形也不例外。美國紐約大學教授托馬斯‧薩金特和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同事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是今年度獲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他們二人之所以獲得這一殊榮,是因為他們對國民經濟運作領域中一些因果關係的實踐性研究,比如經濟政策同經濟框架性數據之間的關聯,這些框架性數據包括通貨膨脹、就業、生產總值。諾獎經濟委員會成員恩格龍德(Peter Englund)說:
"西姆斯的主要研究課題是經濟領域中出現的意外阻力,比如利率和稅率發生了意外的變化,或者在私人經濟領域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油價升高。可以說,薩金特的研究課題更艱深,但又是最基礎的,他試圖回答'經濟當中什麼樣的結構是穩定結構?'這一問題,如果央行不是提高利率,而是為改變利率引入新的規則,比如,鎖定通貨膨脹的上限,在這種情況下,會怎樣?"
人們的心理預測很重要
在兩位學者的研究中,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起有很大作用。如果臨時提高利率或者降低稅率,生產總值以及通貨膨脹會隨之發生怎樣的變化?對市場參與者的購買行為而言,利率的作用何在?恩格龍德繼續解釋說:
"準備購買房產的人不僅應該知道,利率有多高,同時也想知道,利率的走向會是怎樣的。另一方面,如果央行為利息制定政策,那麼央行必須考慮到老百姓對待利率發展的態度。"
對當面的金融危機,諾貝爾獎得主也束手無策
不過,兩位獲獎者就這些問題不可能給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他們做出的貢獻在於,指出了經濟生活中人們的心理預期所具有的巨大影響。在問到,他們的科研能否為戰勝目前的金融危機助一臂之力時,西姆斯說,他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
"假如我有簡單答案的話,我會向全世界宣佈。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人們必須考慮大量事實和數據。人們對此是拿不出簡單的解釋的。"
西姆斯得到的獎金是大約55萬歐元,他還沒有想出怎樣處理這筆資金。他說,他先以現金的形式拿到它,然後再考慮下一步。
作者:Albrecht Breitschuh 編譯:李魚
責編: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