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人將諾貝爾物理獎攬入懷中

2007年10月9日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被德國人獲得。諾貝爾委員會今天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授予德國人彼得.格林貝格和法國人阿爾貝特.費爾特。

https://p.dw.com/p/BoEV
新出爐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德國人格林貝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 Bildfunk

授予諾貝爾獎是為了表彰兩人發現巨型磁阻效應(GMR,gigant magnetoresistive effect)。上個世紀80年代晚期,他們通過實驗瞭解到,由很細的、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物質交替層組成的材料在相同的磁場變化下能引起更大的電阻值變化。

他們的發現如今被應用在磁碟驅動器上。與其配套的是最新一代硬磁碟存儲器,它所提供的數據密度幾乎是其前一代磁阻磁頭技術提供的三倍。利用MR(磁阻)技術,每平方英吋至多能夠存儲3.3 GB,而使用GMR技術能夠每平方英吋能夠存儲進10 GB。隨著數據存儲密度的增大,精確讀數據的設備也需要與數據存儲密度保持一致。GMR的設計目的就是使盡可能多的可以精確得到的數據存儲到磁碟上,使運動機件盡量的少。基於GMR技術的磁碟驅動器利用了上述特性,有助於控制對磁碟非常小的旋轉動作作出反應的感測器。

德國人彼得.格林貝格1939年5月18日出生於比爾森(今捷克境內)。他研究的重點是固體物理學。他曾在法蘭克福和達姆施塔特上大學,1969年獲得博士學位。1972年,他開始了在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的工作。在此期間,他也曾做過客座教授在科隆大學講學。2004年退休後,格林貝格繼續在尤利希研究中心固體研究所(IFF)電子性能所(IEE)擔任客席工作。

Schweden Frankreich Nobelpreis in Physik für Albert Fert
研究夥伴法國人費爾特圖片來源: AP

格林貝格是最早研究電磁「薄層」的科學家之一。這個被稱作「自旋電子學」的研究領域是電子自旋的特性。1998年格林貝格因為他發現GMR效應的論文被授予聯邦總統獎。2006年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專利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目錄》中他獲得「年度歐洲發明家」的稱號。2007年他還獲得了德國物理協會(DPG)的獎章,以色列議會授予他沃爾夫物理獎。

2007年4月格林貝格和他的同伴,法國巴黎大學的阿爾貝特.費爾特,在日本東京接受了日本天皇授予的「日本獎」,表彰他們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現在,諾貝爾物理獎無疑是對兩人傑出成就的再一次肯定。德國人上次獲得該諾貝爾物理獎是2005年,慕尼黑大學物理教授特奧多爾‧亨施和其他兩名美國學者分享了這一獎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