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明天是氫彈的生日

2002年10月31日

1952年11月1日,超級大國之間開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珊瑚島上點燃了第一顆氫彈。名為「麥克」的炸藥包重量為10兆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威力的700倍。

https://p.dw.com/p/2nR9
核武器-現代世界的夢魘圖片來源: AP

這個珊瑚島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水下出現了一個直徑幾公里的洞穴。炸彈的威力超出了科學家們的預料。僅僅幾個月之後,1953年8月12日,蘇聯也引爆了第一顆氫彈。

製造這種新的聚變炸彈起初在美國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姆及眾多其他科學家和軍事專家都曾對研製這種超級武器發出過警告。他們認為,這種武器使毀滅能力迅速升級,甚至達到了足以毀滅全人類的地步。

投向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使奧本海姆和其他物理學家明白了,他們製造出的是何等可怕的一種武器。然而,華盛頓的「鷹派」們卻固執己見,並佔了上風。

杜魯門總統1950年宣佈:作為最高司令官,我有責任保證我國有能力防禦任何敵人發動的進攻。因此,我命令原子能機構繼續研製所有形式的核武器,包括氫彈在內。奧本海姆被指責為左派及和平主義者並被取消了參加國家核計劃研究的資格。

物理學家愛德華.泰勒和數學家斯塔尼斯拉夫.烏拉姆於是取而代之,成為新的聚變炸彈之父。同原子彈一樣,氫彈是在新墨西哥州某地一個嚴格保密的實驗室裡誕生的。愛德華.泰勒1952年聽到太平洋聚變試驗成功的消息時,曾經興奮地高呼:「是個男孩!」

在超級大國的武器庫裡,氫彈同洲際導彈相伴成為有強大殺傷力的一種武器。英國,法國和中國也相繼造出了氫彈。原子彈爆炸時,由鈈或大量的鈾組成的沉重的彈芯分裂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氫彈爆炸時,重量相對較輕的彈芯發生聚變,同位素氫轉變成較重的原子核。太陽能的產生過程也是如此。聚變所需的超高溫由氫彈內部攜帶的一顆小型原子彈提供。氫彈比原子彈造價低廉,而且潔淨。因為爆炸過程中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相對較少。

冷戰結束後,以及在一系列裁軍協議的執行過程中,對氫彈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安全和防禦性能上,而並非核武器本身。氫彈至今沒有投入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