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和平與人權民主間有著必然聯繫」
2010年10月11日德國之聲:我們讀到一些文章指責說:把諾貝爾和平獎用於某些政治目的,有失公允。但和平本身難道不就是一個非常政治的概念嗎?
倫德斯塔德:對,我完全同意。和平本身就和政治緊密相關。你怎麼建立和平,這是個非常政治的問題。我們今年關注的焦點是人權、民主和和平之間的關聯。諾貝爾和平獎評獎委員會多年來一直首肯這樣一種關聯。我們非常興奮地看到:和平研究者、政治科學家在其研究中得出了非常類似的結論。
德國之聲:實現與保有和平或許有著非常不同的路徑,比方說保有一個民族國家中的社會穩定。由此,中國官方可以指出:假如某個人幹擾了這樣的社會過程,那他也在干擾社會和平本身。
倫德斯塔德:很有些政府這樣講,說我們諾委會在干擾和平。我們頒獎給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0sietzky)的時候,希特勒就這樣講;頒獎給安德烈-薩哈羅夫(Andrey Sakharov)或瓦文薩(Lech Walesa)的時候,克里姆林宮的主人們這樣講,這樣講的還有當年的南非,緬甸和伊朗。他們都在講這是在干擾和平。但從長遠看,和平與人權與民主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繫。假如政府在國內或多或少系統地鎮壓自己的民眾的話,你將無法長期保持這個社會的和平。
德國之聲:什麼是獲取、保障與保有和平最一般的原則?中國政府完全可以說我們現在社會中已經很和平了,你為什麼要把這個獎給干擾現實已經存在的和平的那個人呢?
倫德斯塔德:請允許我從一個更為寬泛的角度來談:我們諾貝爾和平委員會認為達成和平,有著諸多的路徑,我們因此也有各種類型的獲獎人:作為國務家和政治家,你可以為此做出貢獻;我們也相信人權活動家可以為此做出貢獻;可以為此貢獻力量的還有人文主義者,人文主義組織,控制與限制武器擴散乃至裁軍的人士;甚至環保與和平之間,也有著有機的聯繫。由此看來,完全不同的人士,完全不同的想法都殊途同歸,可以促成和平。
德國之聲:那麼您認為中國政府 - 如果它在國內壓制不同聲音 - 就不是在為和平貢獻力量嗎?
倫德斯塔德:中國有著巨大的進步;我們都非常贊賞。中國的經濟增長巨大,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數以億計的人脫離了貧困。和幾十年前相比,社會要開放得多了。但有些國際公約中國自己是簽訂了的,即便在中國憲法中,也包涵了這樣的內容,我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憲法第35與41條規定,在這些規定裡,中國政府自己強調了人權的重要性。現在中國成為國際政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以為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有必要認識到國際社會期待著中國成為一個國際條約可靠的恪守方,同時恪守本國憲法中至關重要的內容。
採訪:一通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