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韓勞工招聘協議50周年

2013年12月13日

生活在德國的第二代韓國移民被認為是成功融入德國社會的模範生。然而,雖然學業突出,這些韓國移民的子女仍然是德國社會一個不起眼的群體。

https://p.dw.com/p/1AZaj
Südkoreanerin mit deutschem Wörterbuch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於38歲的韓裔德國人金姬恩(Jee-Un Kim )來說,諸如為什麼你德語說得這麼好?你是否想長期留在德國?你以後還會回去嗎等問題早已聽得有些不耐煩。遇到這些問題,她會半裝糊塗地笑著反問:"你指的是回柏林的蒂爾加藤(Tiergarten)還是柏林的施潘道(Spandau)區? "然後她便突然變得嚴肅起來。她說:在德國接受教育意味著融入社會,這樣的結論是錯誤的。

韓國人超級聰明

有人說韓國人好學,超級聰明。對於這種說法金姬恩也不認同。總之,按照社會學家們的說法是他們有較高的社會階層流動性,成功地完成了社會提升。例如韓國外籍工人的子女,僅一代人就實現了從工人到學者的飛躍。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有2萬名韓國礦工和護士根據德韓兩國1963年12月16日簽署的勞工招聘協議來到德國,金姬恩的父母是其中之一。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字, 50年後的今天,在德國生活的韓國人有26,000人,加上加入德國籍的韓國移民,人數大約在3萬至4萬人之間。這是一個在公眾意識中不太起眼的較小的移民群體。如果談到對這一群體的印象,那就是第二代韓國移民學業成功的故事,其中包括金姬恩。他們被視為融入德國社會的模範生。

Südkoreanerin mit deutschem Wörterbuch
來到德國的第一代韓國勞工圖片來源: Verein der nach Deutschland entsandten Bergleute und Krankenschwestern und Professor Kwon

成功融入社會的典範

金姬恩不贊同這種將一個移民族群的子女視為模範生,另一個族群視為問題移民的做法。她認為必須打破"好與壞"的界限, 因為韓國移民與其他被認為犯罪率高和教育水準低的移民群體之間沒有多大差別。 她說:"大家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這乍聽起來很荒謬。金姬恩有兩個學位,一個是法律,一個是藝術管理。她現在是一位成功的律師,而且又在攻讀博士學位。

像金姬恩這樣學業突出的人,在韓國移民第二代中並不算罕見。他們中約70 %的人高中畢業,大多數人大學畢業。但是,享有高等教育就等於成功融入德國社會了嗎? 金姬恩對此表示質疑。

德國圖賓根大學北韓語言學助理教授李宇裁(You Jae Lee)也觀察到,"即使移民成為融入德國社會的佼佼者,對他們的歧視也不會消失。李宇裁一直在調查研究韓國移民的狀況,本人在童年時代來到德國,屬於所謂的"半個第二代"韓國移民 。他說,雖然他和許多生活在德國的第二代韓國移民一樣事業有成,但遲早會發現,他們就像被一層玻璃擋住,無法再向前邁進。

加倍努力就能成功

父母們希望孩子加倍努力。他們的信條是:誰比德國同學付出雙倍的努力,誰就會取得成功,被社會所接受。而且他們要求孩子在勤奮讀書的同時,還不應忘記他們的韓國根。平時要盡量爭取學習成績班上第一,周末則到韓國學校學習北韓語,這成為許多韓國第二代移民的童年回憶。

Südkorea Multikulturelle Gesellschaft
德國的韓國移民後代周末學習北韓文圖片來源: DW

李宇裁說,第二代韓國移民更認為自己是德國社會的一員並決心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在這方面,他們與其父母一代有著很大的差別。而且,年輕一代也更加開化。他們也同非韓國人結婚,有韓國移民社區外的朋友圈,有自己的俱樂部。

但金姬恩和李宇裁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他們希望第三代韓國移民不再面臨"你是韓國人還是德國人?"這樣的問題。

作者:Vera Kern 編譯:李京慧

責編: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