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和評論摘要

2011年2月20日

本周,香港媒體將較大篇幅用於關注埃及和北非發生的動蕩,同時也關注這一動蕩在中國大陸引起的微妙反應。另外,北京市規定外地人在北京購房必須連續五年在當地交稅,成為迄今大陸抑制房價最為嚴厲的措施。德國之聲摘編如下:

https://p.dw.com/p/10KX7
埃及之後巴林也爆發大規模民眾示威圖片來源: dapd

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社評,題目是《中國北韓還在逆民主浪潮而行》。社評針對中國和北韓在埃及局勢上的微妙反應寫道:"在反獨裁、反貪腐的示威浪潮席捲中東之際,中國與北韓這兩個共產國家,為北韓領袖金正日舉行了隆重的祝壽活動。繼去年派出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出席北韓勞動黨成立65周年慶典後,中共今次又派出國務委員、公安部長孟建柱到平壤為金正日祝壽,中共主管政法的高官突然成了中朝加強盟約的主角,頗為耐人尋味。"

《蘋果日報》的社評寫道:"在經歷 1980年代的「蘇東波」(蘇聯、東歐變天風波)政治風波之後,中國和北韓繼續維持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今次的中東民主浪潮被稱為「中東波」,對中國和北韓將形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是舉世矚目的問題。……中國也好,北韓也好,不可能自絕於歷史的潮流、不可能自絕於民主的潮流。但是,中國和北韓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決定了中東民主潮流的模式並不會被簡單地複製、生效。反而,同樣處於權力交接敏感時期的中國和北韓,在面對中東政局的風雲變幻時,更可能加強盟約。早在 2002年,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出任中央軍委主席、接掌軍權後,就在中宣部的報告上批示:「管理意識形態,我們要學習古巴和北韓。北韓經濟雖然遇到暫時困難,但是政治上是一貫正確的。」如今,北韓的權力交接採取世襲制,中國的最高權力則將由太子黨、團派分享,同樣未經過現代政治意義上的民選程序,他們之間更加需要互相學習、互相支持。在這種背景下,周永康、孟建柱兩位主管政法的高官,先後成了北韓慶典的嘉賓,豈不是向外界表明雙方加強政治合作、共同抗擊民主潮流的心態?"

《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本周發表文章,題為《從尼羅河到黃河的啟示》。邱立本的文章寫道:"在中國的網裡網外,埃及的變天,對神州大地帶來微妙的影響。這是全球化的政治心理的連鎖效應,穿越了地理的隔閡、也穿越了文化與經濟的疆界。強大的、專制的權力,在不到一個月之內,就因為廣場上人民的力量而瓦解,讓不少中國人想起了二十二年前的天安門,產生了今天不能公開聯想的聯想。……埃及變天,關鍵是軍方落實軍隊國家化,不是被一黨一私所操控。……更深一層看,在網路时代,在智慧手機風行的時空,軍隊再也不能與人民絕緣,也不能只是盲目聽從命令開槍。二十二年前的天安門,出現了不肯聽命開槍的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將軍。他至今對此全然無悔。如果將來再度出現類似的事件,肯定會有更多的徐將軍出現,也肯定會有不同的結局。"

邱立本最後寫道:"格局決定了結局。中國當前在經濟蓬勃之際推動自上而下的政改,落實可控的民主,就會避免自下而上推動的變革,也不會像穆巴拉克那樣陷於被動的悲劇。歷史是未來的前奏,也是大時代劇變的序言。全球中國人也都一起來參與寫這個劇本,寫出一個比埃及之變更動人的故事。"

台灣政論家南方朔本周也在《亞洲周刊》發表文章,題為《誰是下一個倒台的獨裁者》。南方朔寫道:"由於阿拉伯世界人民力量革命已經兩獲勝利,這一波動蕩遂繼續蔓延。在阿爾及利亞、伊朗、葉門、巴林等國群眾都繼續走上街頭;我們不能排除它甚至可能會延燒到阿富汗及科威特。整個伊斯蘭世界的人民在這波人民力量革命中被喚醒後,他們何去何從,的確成了世人嚴肅關注的課題。……埃及今後何去何從值得關注,穆斯林兄弟會乃是美國必須阻擋其壯大的反對政黨,因為一旦穆斯林兄弟會壯大,它與各國穆斯林組織必將相互串聯,美國在中亞的支配性必將瓦解。也正因舊體制必須維系,徹底放棄穆巴拉克乃是必然途徑,……"

南方朔接著寫道:"突尼斯獨裁者倒了,埃及的穆巴拉克也倒了,而今人民力量革命的怒火還在各國延燒。由於這把野火到了後來有的是人民自主的選擇,有的毫無疑問是有大國在操作,因此越到後來已越難將這些動蕩做出概括定性和預測。最近阿爾及利亞、伊朗、葉門、巴林、阿曼等國的群眾示威,各國當權者也就顯得不再那麼軟弱,有可能會以較為強勢的態度驅散甚或鎮壓。區域性的動蕩,開始時統治者容易手腳慌亂,到了後來則有所準備,這也顯示出後來的壓制極有可能。繼埃及後,阿爾及利亞、伊朗、葉門、巴林、阿曼等國已明顯有了驅散及壓制行動,意味這一波革命,越到後來已挑戰越多,難度增大。"

Wirtschaft China Beijing
北京和上海就外地人置業公佈細則規定圖片來源: AP

在中國內部局勢方面,本周北京市日前公佈了樓市調控15條細則,規定外地人在京置業必須連續5年在當地納稅,這一新限制觸發不少在京外地人反彈。香港《明報》報導:"截至2009年底,北京常住人口197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46萬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人有726.4萬,佔三分之一。北京中原地產認為,在上述外地人口中,居住未滿5年的估計逾15%,限購政策明顯影響這部分人的購房需求。相對於上海樓市調控措施對外地人買樓的限制僅需在當地納稅1年,北京的顯然嚴厲很多。……搜房網的調查顯示,60.6%的受訪者稱新限制條件已令其無法買房;近30%「北漂一族」(無北京戶籍者)正考慮離開北京,但仍有近50%外地人決定繼續留京,待符合條件時再買房。……《北京日報》引述北京房協副秘書長陳志表示,新政並非排外。「京15條」主要限制的是投機性需求。「如果有人沒有給北京的經濟發展做貢獻,他就是掙了錢就跑來北京炒房,北京房價炒高了他從房地產市場上獲利後再撤走,這對於一直在北京奮斗的人不公平。」"

李華 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