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品穩定德國價格
2005年11月2日「德國聯邦銀行的一位經濟師說:『顯然,我們同時也從中國進口了價格穩定。』整整四年來,進口中國商品對價格所起的作用已很明顯。如果中國更多地生產電腦等高檔產品,這樣的效應今後幾年不僅會持續下去、甚至將有所增強。
由於中國的經濟奇跡也造成了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所以德國家庭目前也感受到其負面影響。據聯邦統計局統計,今年德國每個家庭要為燃油、汽油和天然氣多支付近180歐元。但是,進口的中國商品價格多年來不斷下跌,德國消費者購買服裝時受益不小。所以,歐州停止中國紡織品進口後,紡織品價格自九月份以來已上漲了3%至7%。如果2006年歐盟對『中國製造』的商品加強壁壘,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上漲。」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來自第三世界的廉價商品成了消費者的首選。而低廉的價格並沒有體現這些商品的真正價值,它直接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利益。所以,德國一些維權人士發起了購買「乾淨」服裝的運動,以提醒公眾注意第三世界服裝製造行業工人的惡劣生產條件。波昂出版的總匯報發表署名評論指出:
「面對零售業的激烈競爭,提高這些商品的價格行不通。不購買發展中國家生產的體恤衫,不僅在德國商店中難以找到其它產品,而且抵制這些商品只會使窮國的形勢更為惡化,造成孟加拉國的縫衣女工失業畢竟不是好事。相反,長期看來,與工業國開展經濟交往是這些國家走向富足生活的唯一途徑。
但立足這些國家的企業必須為工人提供象樣的工作條件。號召顧客只購買『乾淨服裝』的運動正是在正確道路上邁出的一步,顧客往往具有自己意識不到的力量,顧客的需求總量可以形成強大的壓力,迫使康采恩對公眾的壓力做出反應。
但是,要深入改變生產關係,必須首先改善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對文盲來說,即使簽有勞務合同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們往往沒有堅持雇工權利的自我意識。所以,需要以發展援助的形式支持窮國。」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