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五年後:德國對美國支援有限
2006年9月4日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後,德國聯邦總理施羅德向美國保證給予「無限支援」。這一許諾尤為重要,因為後來不久顯示出來的情況表明,德國與這一事件有關:進行恐怖襲擊的三名兇犯此前曾自由自在地居住在漢堡。
德國沒有發生過這樣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所以德國人也沒有特別受到威脅的感受。2006年8月進行的一次調查表明,德國人最害怕減少社會保障待遇的和失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擔心會遭到恐怖襲擊,大大少於害怕氣候變化的德國人。
守衛在興都庫什山脈
人們喜歡說,德國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立場所以獲得了表面上的安全。施羅德政府做出的這一決定深得人心,從而贏得了聯邦議院2004年大選。德國為退出「志願國聯盟」付出了德美關係一時冰凍的代價,但卻提升了德國外交聲音的份量,這尤其體現在德國士兵在其它地區參加的反恐鬥爭上,他們因而成了伊斯蘭主義分子的攻擊目標。「九一一」之前,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德國聯邦國防軍會多年駐紮在阿富汗和非洲之角。正如前國防部長施羅魯克所說,現在德國士兵駐紮在興都庫什山脈,也是保衛德國自己。德國國內只有少數政治邊緣力量反對這一做法。
直到2006年8月,科布連茲和多特蒙德發現提箱炸彈的事件表明,德國表面的安全是一種錯覺。這兩列短途列車之所以沒有發生災難,是因為引信裝置不當,完全是儌倖。當局此前對這一爆炸計劃一無所知。對德國的反恐措施來說,這絕不是一份好的成績單。
有關安全漏洞的無稽之談
恐怖襲擊發生五年之後,德國政界仍然在設計明確的安全方案。「九一一」震驚之後,紅綠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內務部長席利竭力滿足安全部門的願望,其中警察和情報部門可以動用社會保障、銀行和旅行的數據,對公共和私人場所進行監控、限制社團自由以及對在德國的外國恐怖組織採取打擊行動。2005年的空中安全法再次規定,加強了對人員、貨物和乘客的檢查。但其中也包含了一條允許擊落被劫持飛機的條款,以預防性的大規模謀殺防止更大規模的謀殺。但憲法法院宣佈,這一條款違反德國基本法。
警方人士說,「九一一」之後的幾個月內,只要晚上在部長的門下塞進一份建議,第二天早上這份建議就能變成一份制定法律的倡議書。自由民主黨女議員勞伊特豪伊塞•施納倫貝爾格說:「2001年9月11日以來,德國通過了一系列全套安全法規,可以說,在德國安全方面已沒有漏洞。」
這位前聯邦司法部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因抗議打擊犯罪時國家權限過分擴大憤而辭職,今天她仍然堅決維護個人權利。她說:「這些權利是我們不可放棄的根基,但我們的自由民主體制中,保衛這些權利的人已為數不多了。」
不鋒利的德國反恐工具
每當發現恐怖襲擊的計劃、發生爆炸之後,每次州議會選舉之後,總有部門提出新的要求。警察和情報部門要求獲得更大權限,加重懲罰力度。按照政府成員的想法,甚至聯邦國防軍和長期失業者也應投入反恐鬥爭。
但應該改善的恰恰是其它領域。德國刑事官員聯盟主席揚森說:「我們有許多反恐工具,但大多數完全無用。」問題在於合作和協調。「九一一」事件五年後,權限集中和訊息交流仍然沒有取得決定性進展,「症結」是聯邦體制。17個州的憲法保護部門至今沒有用於調查恐怖嫌疑分子的共同資料庫,因為各州對哪些數據應輸入資料庫的問題意見不一。德國沒有美國聯邦調查局那樣有效率的聯邦警察部門,正如揚森所說,反恐是37個不同部門的事。新成立的共同反恐中心應把所有部門聯合起來,但至今所做的工作並不令人滿意。
這一切在國際上使人搖頭不已。如果德國內部的訊息流動不暢,歐洲和跨大西洋兩岸的反恐有效合作看來也絕不可能。
美國驚異地搖頭不已
德國的法律裁決在國際上也為人們所不理解,特別在美國看來,法院判決太慢、太法制化、判決太輕。例如,發出歐洲逮捕令被視為違憲,所以西班牙通緝的一名恐怖嫌疑人不得不釋放。聯邦檢察長內姆好不容易促成了對十一名伊斯蘭恐怖分子的起訴、對七人做出判決。尤其對屬於「九一一」兇犯外圍的漢堡小組成員的法庭訴訟曠日持久,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華盛頓郵報等報紙懷疑這一長達數年之久的訴訟最後「是否還能對某人做出判決」。根據聯邦檢察署的起訴,莫塔沙德因幫助造成三千多人死亡的謀殺及參與恐怖組織被判處15年監禁。但聯邦法院又取消了這一判決,被告最後因參與漢堡恐怖活動小組被判處六年。因同樣罪名被控告的姆佐迪則宣佈無罪釋放。
2004年,德國實行新外國人管理法。現在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極端主義的外國人驅逐出境。政治學家、「大眾媒體、移民及其融合」一書作者布特維格說,這表明自「九一一」以後,移民和安全問題已結合在一起。「有關移民的討論與對恐怖主義和國內安全的討論相結合。這是一種危險的混合。」
不要排斥穆斯林,應使他們融入社會
自「九一一」襲擊事件發生以後,穆斯林強烈譴責他們作為總體受到懷疑,好像每一個伊斯蘭教信徒都是潛在大規模殺人犯。對戴頭巾、為家族名聲謀殺親人以及外國人融入德國社會等問題進行的討論有時甚至達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但有一點往往被人忽視,也就是專家們的觀點:德國穆斯林群體的成分構成恰恰是德國社會相對安全的原因。在德國生活的三百萬穆斯林中,四分之三來自政教分離的土耳其,不像英國那樣大多來自巴基斯坦或孟加拉國,那裡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影響大多了。
對德國穆斯林的總體懷疑、把他們排斥在外只會使他們回歸宗教。埃森土耳其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得出結論說,自「九一一」以後,宗教對在德國生活的外國移民的作用大為增強。恐怖問題專家烏爾夫科特認為,當前反恐政策的首要目的是防止德國穆斯林群體的極端化。他說:「我們不能只靠再安裝一萬個攝影機來對付恐怖主義,我們必須解決根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