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談德中經濟
2006年10月28日哈姆布萊希特認為,假如人民幣升值20%,美國人或者歐洲人可能不再買得起本國市場上的紡織品,這對解決實際問題毫無裨益。誠然,各國之間的商品流或者現金流長期不能達到平衡也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但是,政治家及經濟學家的任務在於協調全球勞動分工問題,使得世界各地能夠社會化、持續性地相互合作,保障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
當然,上述目標只是一種需要為之奮斗終生的遠景宏圖,哈姆布萊希特表示,中國不可能在民主化的道路上一蹴而就,但是,隨著西門子、蒂森克虜伯、博世、巴斯夫等康采恩集團及一些德國中小型企業在華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外資公司逐漸樹立起為員工提供安全保障、醫療保險、平等參政議政機會的典範。身為巴斯夫董事長的哈姆布萊希特舉例說,巴斯夫集團在南京建廠時曾經為10萬名建築工人進行過安全施工培訓,分發頭盔及安全鞋。結果是,巴斯夫中國公司的人員流動率相對較低。
全球化經濟時代,汽車和化學工業界增大了在亞洲地區的投資,以便於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優勢,更好地服務於當地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紡織、皮革和玩具業早已將廠房大舉東遷,以此將生產費用降低15%以上。當談到德國公司在中國遭遇的侵權問題時,哈姆布萊希特表示,「中國在保護智慧財產權問題上已經多有進步。立法已經足夠,但在執法方面仍有欠缺。目前中國已經設立了50家機構,專門審理侵權訴訟案。令我感到安心的是,中國副總理吳儀親自狠抓這個問題,她是一位非常富有決斷力的女性。另外,隨著中國企業在產品研發上的不斷投入,中國方面也一定會加強打擊盜版。」
不過,外資企業在中國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盜版侵權而是強迫性的技術轉讓。例如,假如一家德國企業要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它必須向合作夥伴交出技術細節。另外,德國企業往往要將建設計劃書呈交給中國官方設計院,其中涉及的技術秘密常常遭到洩漏。為了預防競爭對手竊取核心技術,巴斯夫公司的做法是只將最領先、最前衛,無法遭同行破譯的技術拿到中國,確保自己永遠超前一個鼻尖。
國際投資並非單行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開始看重德國市場,紛紛來此設立辦事處。在談到德國作為投資目的國的優勢時,哈姆布萊希特說:「德國是一個創新之國,擁有先進的科研系統和基建設施,法律體系也很健全,員工整體素質較高。另外,德國地處歐洲心臟,是歐盟第一經濟大國,也是進軍整個歐洲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