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巴斯夫-德中合資的新星
2004年8月31日按照設計要求,揚子江畔的中國巴斯夫石化合資公司的這套新設備每年將生產17億噸高檔化工原料和塑料。布魯門貝格是合資公司的德方經理,只有四十分鐘的時間接待不遠萬里的德國客人,因為他太忙了,有很多問題有待他去解決。他對按期投產充滿了信心,他不想透露精確的完工投產時間,「明年年中」,他這樣說道。針對記者有關十套設備中是否有一、兩套不能按時完工的提問,他回答說:我無法證實這樣的傳聞。
如果設備安裝工程真的需要延期的話,巴斯夫將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這是因為巴斯夫在南京也準備按照聯合方案進行生產:新設備將處理使用其它設備的下腳料、利用余熱廢熱生產,這樣可以節省生產成本,但生產的各個環節也就必須銜接在一起。項目投資總計為29億美元,巴斯夫和中國石化各投資50%,從2005年開始,公司將在目前3800名職工的基礎上,再增加兩千名雇員。屆時,南京將成為僅次於德國路德維希港和比利時安特衛普的第三大巴斯夫聯合生產企業。
目前在南京大工地上有14000名工人在工作。每一套設備旁,都有工人。水蒸氣發出嘶嘶的聲音從開口的管道中冒出,砂子從賓士而過的卡車灑落一地。拉、抬、扛等在歐洲靠機器完成的工作,在這裡完全靠體力進行。這裡的勞動力價廉,工人平均月薪水折合一百歐元。所以,安裝工作的費用只佔總投資的20%,在德國,費用至少要翻一番。僅此一項,就節省了5.8億美元的投資。布魯門貝格強調,這裡的工人按照國際安全標準工作,高空作業的工人都系有安全帶,腳手架都是鋼鐵製品,不像中國那樣,普遍採用竹製品,安全訓練是工人必須參加的課程。
當然,工地上很辛苦,這裡每天三班倒,沒有晝夜之分,周末也一樣,工期臨近,時間不饒人。許多工人住在離工地不遠的簡陋工棚裡,女工佔10%。他們的家人大多留在家裡。千百萬民工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樑骨。
南京工地的民工也許還可以在這裡工作許多年,因為巴斯夫想進一步擴大南京生產基地。面對中國能源短缺的局面,巴斯夫甚至考慮向南京提供電力設備,以保障生產用電。如果這樣的設想付諸實現,巴斯夫在亞洲地區銷售額的增長將不是原來設想的16%,而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