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度和中國在阿富汗成競爭對手

2009年12月19日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英國與俄國激烈逐鹿阿富汗。今天,印度和中國成了在阿富汗競爭的新對手。《世界外交月刊》的一篇文章對印中兩國在阿富汗的經濟投入做了一番比較:

https://p.dw.com/p/L88H
資料圖片:阿富汗東部的一個學校裡的小學生。中國在阿富汗投資建設學校。圖片來源: AP

"印度與阿富汗有五百多年的共同歷史,雖然2010年年底之前印度對阿富汗的投資將超過十億美元,但中國更有效地擴大了自己在阿富汗及整個地區的影響力。中國不把重點放在由國家提供財政援助之上,更為重視貿易和投資。2009年4月,中國對阿富汗實施了該國前所未有的最大外國投資。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以35億美元購買了艾娜克銅礦,礦山位於喀布爾以南五十公里、塔利班控制的盧格爾省境內。"

文章引用一位印度前外交官的話說,中國在阿富汗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接連取得外交和政治成就,而印度因與巴基斯坦為敵,在阿富汗的投入卻一次又一次走向失敗:

"對德裡來說,阿富汗是一個解決與巴基斯坦爭執的舞台。而中國則把阿富汗視為石油、天然氣和礦物原料的供應國及未來的貿易夥伴。北京的地區戰略,尤其在開發重要資源方面,看來更為深思熟慮、更為嚴密、也更為實際。這一戰略與大量投入資金相結合,有利於建立互信關係。

印度與中國這兩個未來的超級大國不可避免地要爭奪該地區的原料。中國50%的能源靠進口,印度的進口甚至高達70%。但這兩個國家知道,加劇競爭將導致原料價格攀升,所以它們今天力爭共同獲取最重要的能源,至少也要相互協調。"

2002年以來,印度在阿富汗已大手筆地支出了12億美元,而中國同期內提供的發展援助僅為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但是《世界外交月刊》認為,中國投資的項目更為實用,由此不難看出中國的優勢:

"在擁有世界第二大銅礦儲藏量的艾娜克,中國人不僅將創造八千個就業崗位,而且將建造一個四百兆瓦的發電廠和一個銅熔煉廠,鋪設一條直至塔吉克斯坦邊境的鐵路。此外,他們還要對學校、住宅和醫院進行相當大的投資。

這樣的投資綱領是中國對外發展援助的典型模式,中國人在中亞和非洲就是這樣做的:通過發展經濟和由此形成的就業崗位,促進當地政治穩定,同時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原料需求。中國駐喀布爾的外交官說,這些投資證明,中國堅信,阿富汗雖然目前還有問題,但長期來看將走向穩定。此外,北京樂於支持處於困境的鄰國,希望這樣的支持能促進今後雙方互利的貿易。阿富汗政治形勢的發展將影響該國與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但目前看來,中國在阿富汗的投資完全有可能獲得更大的贏利。"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