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危機可能激化?
2011年11月25日歐盟委員會和歐盟議會的議員們提出要用"集體方式"來解決歐債危機,但在現實中卻恰恰相反。歐元貨幣聯盟中當仁不讓的兩位領袖人物,梅克爾和薩科齊,要求"新鮮出爐"的義大利總理蒙蒂解釋一下他的改革計劃。這根本不是一場地位對等的會晤。儘管義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儘管老天保佑這個國家還沒有伸手求援,蒙蒂在峰會上依然表現得像是一個"可憐蟲"。他不得不百般辯白,他還必須拿出行動,而且要盡快,以避免把整個歐元區拖入深淵。
曾經擔任歐盟委員的蒙蒂再也清楚不過,這一場峰會的架構實在是有些不三不四。他甚至在峰會之前一天就在布魯塞爾表明了這一點。但是,他還是不得不硬著頭皮接受邀請前往斯特拉斯堡。梅克爾和薩科齊在這件事上根本沒和歐盟委員會或者其他歐盟和歐元區成員國商量過。這次斯特拉斯堡會議就是所謂"跨政府方式"的一個樣本,也就是在單個國家政府間進行協商。有些歐盟議會議員認為,歐洲正在走上"1814年維也納會議"的道路,也就是大國主導的保守主義路線。
最高層的爭執
歐元危機看起來已經慢慢地邁向了最後爆發的階段,所有人都高度緊張,最重要的參與者依然在意見上南轅北轍: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堅持要求建立共同的歐元債券,梅克爾則以同樣堅定的態度表示拒絕。尤其是南歐國家希望歐洲央行在緊急情況下不設上限的購買他們的國債,並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債務得到集體分攤。這個想法照樣被梅克爾否決了。
德國的信用度也並非永無止盡
讓梅克爾生氣的是,連法國也發出了不同的訊號。本來從傳統和心態而言,法國在歐洲的版圖上就更傾向於南部陣營,而非北部。不過目前的情況更加糟糕:不僅僅是法國整天擔心會丟掉自己的最佳信用評級,德國自己也前景不妙。最近發售的十年期德國國債有三分之一無人認購。希臘和西班牙的一些媒體發表了幸災樂禍的評論,但與此同時,也夾雜著一絲擔心:歐元區是不是很快就會徹底失去支撐?
迄今為止,包括財政緊縮政策、政府更迭和救援基金在內,歐元貨幣聯盟的所有穩定措施都未能奏效。而梅克爾關於修改歐盟公約中關於預算紀律內容的想法也沒能獲得多大進展。也許這位總理女士很快就會在危機的重壓之下不得不在"建立歐元債券"和"歐洲央行出手購買國家債券"這兩個"爛蘋果"中做出選擇。
作者:Christoph Hasselbach 編譯:石濤
責編: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