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MGG Bonn

2010年4月17日

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BMZ)協同德國外交部從2007年開始,每年都牽頭舉辦名為"全球治理管理"Managing Global Governance的培訓項目。參加培訓的年輕學員大都在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參謀機構以及一些非政府組織擔任要職。今年的4月13號,這個"全球治理"培訓項目歷屆的部分學員聚首德國波昂,共同探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這一概念在國際政治層面上的角色。

https://p.dw.com/p/MybM
氣候變化議題需要「全球治理」圖片來源: AP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個人們可能還不太熟悉的字眼,各學術流派對其都有不同的定義。這個培訓項目的執行方之一,德國國際繼續教育與發展協會(Inwent)在項目介紹中指出,當今世界,全球性的事務變得越來越多樣,越來越複雜,世界也更加需要一種相應的,多邊解決思路來面對問題。像中國,印度,巴西,這些"全球變化中的新生力量"(new drivers of global change)也應該主動參與其中。在應對全球範圍內各種挑戰的多邊合作中, 不僅僅應該單純強調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一些獨立組織,機構以及具有公民社會性質的非政府機構也應該主動的互相溝通,建立網路,共同協作。"全球治理" 的概念由此而生。

Screenshot vom Logo von Inwent
德國國際繼續教育與發展協會(Inwent)圖片來源: http://www.millenniumziele-mainz.de/aktionskreis/logos/inwent.gif

今年參加這個培訓項目的國家有,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埃及、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尼西亞。 主辦單位認為,這些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增加的經濟以及政治意義表明,在發達國家作出全球性的決策時,必須要顧及他們的意見。因為他們是解決一些全球性的,具有挑戰意義的問題中,不可缺少的合作夥伴。這些全球性的問題包括與貧困做鬥爭,維護世界和平, 保護環境或者是建立公平貿易體制。

「全球治理」帶來新的視角

來自墨西哥的學員切孔(Brisa Ceccon)在該國的一家具有政策智囊團性質的研究所工作,"全球治理"給她的帶來了新的視角:"對於我個人來說,全球治理是國際政治的一種新思路。它意味著參與國際政治的則重點不再僅僅是政府,而是由各種機構共同參與的一種更民主的,向世界發出聲音並參與其管理的方式。其實在國際政治的層面上已經有許多非政府機構,他們可能不如政府那樣明顯可見,但是也同樣重要。"

來自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的阿科納(Negi Archna)教授覺得 "全球治理",已成為現實:"我覺得"全球治理"是一個描述性的詞匯。我是研究國際關係以及國際法出身,對於我來說"全球治理"是用來形容一種已經存在於當今世界的一種狀況的詞匯。我們看到政府機構已經佔據了國際政治中的主角。現在我們開始關注一些新興的,非官方的,具有公民社會性質的機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拿面對氣候變化對全球產生的影響來說,"全球治理"就包含了各個層面上,各種同類型機構的互動。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與其他類型機構的互動,比如說公民社會與政府之間的互動。"

中國學員眼中的「全球治理」

中國從這個培訓項目初始,就積極派遣學員參與其中,學員來自中國商務部,外交部,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以及上海國際關係研究所等機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歐洲事務研究員金玲告訴我們,"全球治理"跟許多方面息息相關:""全球治理"是一個從歐洲出來的概念,這個概念其實是希望通過制度性的框架,通過不同的行為體的合作,對話去解決全球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例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金融危機、還有消除貧困這樣的問題。"

就"全球治理"在中國政府的決策層中,到底受到何等重視,哪些機構應該充當主角的問題,金玲表示,國內的學術界已經開始研究"全球治理"這一概念,決策層可能用的不是一個詞,但是其意義與"全球治理"的概念基本一致。

"例如我們說"和諧世界",其實我們討論的很多內容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用的是不同的詞,畢竟一個理念,它要根植於本土的文化。我個人理解,從當前學術的來看,仍然是主權國家是("全球治理")主要的行為體"

作者:任琛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