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總理一句話激怒德國
2008年2月14日德國人還不太習慣接待象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這樣的政治家。艾爾多安的感情很沖動,很容易挑起聽眾的激情。在路德維希港,他的演講用詞準確,緩解了那裡極度緊張的局勢。但他在科隆大劇場有意無意的挑釁性語言使自己受到政治上極大的懷疑。艾爾多安告誡在德國生活的土耳其人,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不要被德國人所同化。他呼籲土耳其人學習德語,接受德國的教育,融入德國社會,但同時不放棄土耳其文化,宗教及語言。因此他要求在德國成立用土耳其語教學的中小學和大學。他的講話得到聽眾的熱烈掌聲。
德國人與土耳其移民之間的信任還處在萌芽階段。如果艾爾多安的本意是想使這棵嫩芽長成參天大樹的話,那他沒有達到目的。艾爾多安干涉了德國的內政。但土耳其不允許德國干涉它的內政,比如在德國少年馬科的問題上。馬科涉嫌性騷擾被土耳其警方關押數月之久。當時德國政府介入此事遭到土耳其方面的批評。
儘管艾爾多安的演講有爭議,但至少重新引起了有關融入問題以及融入國與移民之間想法差距的討論。不管基民盟政治家對艾爾多安的講話多麼惱火,引起這樣的討論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上幼兒園的土耳其裔孩子突然要求學習德語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那人們就會看到,政府擴大受教育機會的承諾不能得到兌現。但那些正在進行選戰的基民盟政治家們不願意聽到這些,更不願意從外人的口中,比如想加入歐盟的土耳其總理的口中聽到這些。德國保守的政治家更希望不要給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機會。而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在科隆大劇場的演講更增加了土耳其入盟的困難。
或者這一切只是一個大誤會?艾爾多安回土耳其後又重申了他的那句極有爭議的話:同化是對人類的犯罪。但他同時強調,土耳其人為德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沒有失去自己的民族認同感。然而艾爾多安很清楚,沒有人必須在德國的土地上放棄他的民族認同感。無論他的挑釁性語言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他再次沒有擊中目標。艾爾多安必須學習與歐洲人打交道的方式。而歐洲人也必須習慣與感情激憤的政治家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