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框架下實現崛起
2012年2月16日德國之聲:習近平訪問美國期間已在白宮拜會了歐巴馬總統。習將於今年秋季成為中共總書記,明年成為中國國家主席。一個簡單的問題:對歐巴馬而言,習近平的到訪具有怎樣的意義?
雷農:對歐巴馬本人而言當然會有一定意義。但我想,對美國整體而言,本次訪問的意義更大。如果歐巴馬連任成功,同中國領導高層建立關係將會變得更為艱難。我想,美方對中國新領導層還存有很多疑問,在觀察家眼中,習近平是何許人,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從某種程度講,他表現出已經握有大權,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已不具戲劇性。他已同制度融為一體。但當他接管中國最高權力後,他會怎樣做,目前並不明朗。
我想說,美國關注的是,中央集權中的哪些部分會分離出來,不再集中在一人手中。不確定的還有,其他7名政治局常委會是誰。看上去,似乎從廣義的中國政府產生的政治局常委將越來越重要,而不是一個人。這樣看,這一訪問對兩個新政府而言都有潛在的重要意義。但在政府層面上,還有一系列工作要做。
德國之聲:那麼再反過來看,這次出訪對習近平有什麼意義嗎?
雷農:我想,本次出訪對習近平而言意義重大,雖然,他的重點是在國內發展,這很明顯。但中國的經濟發展要求國際市場的互動。它還要求,中國同美國的關係處於可控範圍,抵禦美國在人民幣匯率以及其他問題上對中國施加的壓力,這將有助於習近平政權實現經濟目標。對他而言,訪問是顯示其國際信譽的手段,他已經開始接管最高政權。我想,這是最關鍵的。
德國之聲:美中關係塑造未來。但目前尚存一些障礙,雖然如此,兩國越發相互依賴。在您看來,兩國間最主要的衝突在哪裡?
雷農:相互的依賴關係經常導致衝突。關鍵的問題是,惡化到了一定程度,你能採取怎樣的措施。匯率問題的確是一個很主要的議題。中國為了在國內擴大就業操縱人民幣匯率,這樣讓其他國家丟掉就業的位置,即便這構不成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但它至少構成了政治層面的問題。第二個問題也是美國主要的安全問題,即南中國海問題,兩國都在那一海域駐有海軍。這一區域會繼續成為美中衝突的原點,尤其對兩國海軍而言。第三點是智慧財產權。美方一直在聚焦這一點,而它不會改變。除了以上三點外,還會不斷有政治議題出現,然後又消失,尤其是中國的異議人士是美方關注的焦點,這會繼續成為導致衝突的議題。在政治議程上,匯率、智慧財產權以及南中國海會是最主要的議題。
德國之聲: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國政權換屆。華盛頓政治精英怎麼看?
雷農:有意思的是,回顧歐巴馬總統的《國情咨文》,可以這樣理解,選戰中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和歐巴馬一樣,都在拿人權說事,都要對中國強硬起來。這一點,中國應該有所準備。事實上,只有2008年是這條規律的例外。2008年,中國沒有為其經濟手段遭遇很多批評。它不是當年選戰辯論的重點。但其他大選之年,中國總是扮演了經濟"壞小子"的角色,應該對其施壓。因此你會在《國情咨文》中看到,歐巴馬提到,他設立了一個匯率問題小組,這是做給美國公眾看的。這個《國情咨文》的講話收視率比平時高,他向民眾顯示,他嚴肅對待這個問題。在大選之年,你會看到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問題是,一旦候選人當選執政,有誰還會使用競選時說過的話,會說,他們不能有太多的靈活性嗎?
德國之聲:美國究竟怎樣對待中國的崛起?北京不斷批評西方,尤其是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的崛起?
雷農:在美國,提到中國崛起,很多人很緊張。我想,這是因為中國用它的新強勢會做什麼,還缺乏定數。許多人美國相信,中國基本上會變成一個自私的強權。他們的發展計劃如此宏偉,但又艱難和不可控制,他們要做的事情都是圍繞發展經濟,但這卻威脅到其他國家。
無論是獲取能源資源,還是壓低匯率在本國創造就業機會,在美國,人們的理解和憂慮是,中國不能只做對中國社會有利的事情,他們應該在全球框架下行動,因為它自身便是國際社會的一員,它也是在這個框架下實現崛起的。
中國制定的目標越明確,就越容易說服美國。但最關鍵的是,中國今後的崛起應容納在全球相互依賴的關係中,這樣,雙方都可以發揮作用,而不會傷害對方。
採訪記者:馮海因 編譯:李魚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