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實用外交,德中關係萬里無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5月5日

中國總理溫家寶對德國的首次正式訪問已經結束。看一看他的訪問日程不難猜到溫家寶此行的主旨:參觀英戈爾施塔特的奧迪汽車總部,柏林的西門子燃氣渦輪機廠,參加德中第三屆高科技論壇,會晤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等等。

https://p.dw.com/p/4zcR

星期三,溫家寶離開德國前往布魯塞爾歐盟總部。之後,溫家寶還將訪問愛爾蘭,英國和義大利。這表明,中國和歐盟如何重視彼此的關係。

溫家寶出訪歐洲的日期是精心挑選的。當他於5月2日踏上歐洲土地的時候,歐盟正處於一片歡慶之中。因為在這之前一天,歐盟成員國剛剛從15個擴展至25個。溫家寶訪問的第一站是德國 - 中國在歐盟最重要的夥伴。

溫家寶和德國總理施羅德都認為德中關係極為融洽,唯一可能在溫家寶訪德期間製造不諧和音的問題已被中國人及時清除:上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出人意料地宣佈,有關將哈瑙核工廠出售給中國的談判已經終止。

德中關係萬里無雲的一個原因是德國政府推行的實用主義的對華政策。其實,施羅德只是延續了柯爾時代的對華路線。早在80年代,聯邦政府就將中國視為未來的市場,為此忽視了兩國間價值觀上的差別。不過,當時德國高層政治家出訪的時候,必定談到人權,儘管聲音十分微弱。而且他們也一定會向中方談話夥伴遞上一份政治犯的名單。

施羅德與他的前任相比,更是自視為德國經濟界的代言人。1999年,施羅德在訪問中國時與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商定在兩國間引入法制國家對話之後,他就將人權問題推給這個部長級的對話。

德國施行這種實用主義對華政策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已近20年。去年經濟增長率為9,1%,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更是高達9,7%,以致於中國政府現在擔心經濟發展過熱。這樣的擔憂對經濟停滯三年的德國來說實在是一種奢侈。中國經濟的良好前景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資商。其實,因那裡缺乏法制國家的框架,對中國投資的風險不可忽視,但正如德國西門子公司總裁馮-皮埃爾所說:不去中國投資的風險大於投資中國的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更可以理解施羅德總理為什麼致力於取消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施羅德為中國遊說的主要理由是:現在的中國已經不能同15年前的中國相提並論。

施羅德的這種態度在歐盟內部很具代表性。法國總統希拉克和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也做了類似的表示。他們希望由此換來北京政府在經濟事務中對歐盟的更多關顧。溫家寶前不久在接受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也毫不掩飾地說:取消武器禁運將為歐盟鋪平進入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市場的道路。

自1998年以來,歐盟和中國之間每年舉辦一次峰會,歐盟因此而放棄對中國人權狀況的公開批評。歐盟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重要的戰略夥伴,而中國則希望借助一個更為強大的歐盟控制美國的單邊主義。歐盟和中國這種實用的互利關係在中期內不會改變。

因此,中國在歐盟取消對其武器禁運的問題上滿足自己的願望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哈瑙核工廠的出口也是一樣,中國表示在德國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當然願意做成這筆交易。談到哈瑙,該項目暫時失敗的原因是德國綠黨基層的激烈反對。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原則問題,聯邦政府不能一方面自己退出核能,另一方面卻向別國出口核技術。考慮到柏林和布魯塞爾的對華政策越來越趨於實用,綠黨的這一點點兒理想主義實在給人空谷足音的感覺。

作者: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