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是競爭對手,還是敵人?
2020年7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代》周報前主編索莫爾(Theo Sommer)20多年前,就曾預言中國將成為世界強國。現如今,中國確實已經成為世界強國,美國和歐洲也不得不重新審視各自的對華政策。本周的《時代》周報發表索莫爾長文,題目是《競爭對手,抑或敵人》。文章寫道:
"北京四處推行所謂戰狼外交,在馬拉松式的貿易談判中缺乏妥協意願,在世界各地的影響滲透,在印度太平洋地區耀武揚威,中印邊境製造衝突,對台灣的不斷施壓,對維吾爾人的壓迫,以及毫無顧忌地在推行葬送香港自治地位的國安法,- 凡此種種,都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全球範圍内朋友變得越來越少。新冠疫情初期,政府以拖延和謊言加以應對,後期卻又試圖將自己打造成獨一無二的抗疫典範。北京的這種做法只能招致各方的反感。
中國和美國的雙邊關係則是特例,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無論是華盛頓,還是北京,都在討論第二次冷戰。雙邊的強硬派們甚至不排除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中美關係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成為一種可能的場景。修昔底德陷阱得名於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強國斯巴達同崛起中雅典之間殘酷衝突的描述。
習近平的'中國夢',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對美國的一種挑戰。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上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成為'世界舞台的核心'。他要把中國打造成軍事強國、足球強國,以及抗擊氣候變化的領軍國家。他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名字不僅讓許多人聯想中國古代君主'一統天下'的概念。"
索莫爾寫道,川普上台後,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競爭對手已經變成了"敵對力量"。他寫道:
"歐洲人自身也同中國有很多問題,但歐洲卻不應加入美國的反中國陣營,歐洲需要自己的對華政策。歐洲必須堅決捍衛自身的利益,與此同時,尋求在氣候保護、控制疫情以及重振全球經濟方面開展合作的可能性。"
企業聲稱過程與人權標準
人權組織新近發表的報告稱,新疆拘押營裡的維吾爾民眾被強制從事生產活動,而這些產品也已流入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美市場。德國電視二台網站報導稱:
"相關聲明顯示,查清服裝等產品的來路非常困難。但德國政府社民黨籍部長海爾( Hubertus Heil)和基社盟籍部長穆勒( Gerd Müller)呼籲頒布的'供貨鏈條法'則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依照相關的法律草案,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應符合環保和人權標準。相關企業必須公示其供貨商的詳情及合作方式。
但德國各經濟協會則對這項被寫入2018年聯合執政協定中的法律草案提出批評,認為它'有害'經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