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能不能把中國當作正常國家?

文山(摘編)
2020年4月28日

《法蘭克福匯報》批評指出,許多西方政府及企業一直以為,和中國打交道就是和正常國家打交道;現在的疫情則讓人看到了這種認知的代價。《新蘇黎世報》則分析認為,中國民眾不願信任政府,因此偏好活禽、活魚市場,而這正是一再釀成瘟疫的重要原因。

https://p.dw.com/p/3bWLr
China Polizei - Polizist -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kyodo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中國式條件反射"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澳洲成为了批評中國招來北京怒火的最新犧牲品。

文章注意到,由於澳洲政府此前表示支持就新冠病毒起源以及中國當局在疫情最早期的疏失問題進行調查,北京方面現在威脅說,要讓中國民眾抵制澳洲商品、抵制前往該國旅遊或留學。

"人們總是一再為這種條件反射而吃驚。誰敢於批評中國,就會招來中國政府的怒火;當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昂時,批評還會招來中國消費者的怒火。對於和中國經濟關係緊密的澳洲来说,遭到中國抵制的代價將相當高昂。"

"面對中國發出的威脅,那些一直以為對華關係和其他國際關係沒什麼兩樣的(西方)商界以及政界人士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對華關係與其他國際關係並不一樣:大家只能在中國所允許的空間內活動,一旦偏離了這個空間,就要付出代價。"

"許多(西方)企業都對此屈服,有些還甚至為不該道歉的事情而道歉。現在,新冠病毒讓全世界都陷入了危機,而這場危機的後果在今後許多年都會持續存在。調查中國在疫情最早期的疏失,這樣的訴求固然有些'烏托邦',但卻並非不公正。如果北京真的能允許開展這樣的調查,倒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只不過,中國體制不會允許這樣做。"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為什麼瘟疫一再起源於中國"為題,刊發了長年旅居中國的經濟學家Thomas Baumann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認為,中國人偏好活魚市場、活禽市場的消費習慣絕對是重要原因,而這種偏好在深層次上體現了民眾對當局的不信任。

"病毒由動物傳播給人類,一般發生在兩種場合:生產動物產品的地方,比如養殖場農民或工人被感染,或者是銷售動物製品的地方,也就是消費者出入的集市。在中國的菜市場,人們很喜歡購買活禽。當然,中國人並不會在集市上活宰生豬,這多少能夠解釋:為什麼中國一再發生禽流感感染人類、卻鮮有豬流感傳染人的消息。"

China Wuhan City mit Marktplatz
中國顧客喜歡購買活禽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hina Photos

"毫無爭議,中華民族是一個美食家民族,對於中國人來說,食材當然是越新鮮越好。在某種程度上,這確實是民眾偏好購買活體動物的原因。但是這也並非是唯一的原因。中國一再發生食品安全醜聞,因此,消費者購買活雞的動機也包括:他能夠親眼驗證這只雞沒有因為某種疾病而死亡。"

"對於野生動物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古代,中國人獵取野味純粹是出於生存需要,如今,野味則是美食家們喜聞樂見的生活調劑。然而,野生動物也是病毒庫。要是消費者無法得知野生動物是怎麼死的,他又怎麼敢購買一隻已經死亡的野生動物?這裡就是問題的關鍵:中國的美食家們雖然也可能願意為食品安全略微犧牲一些口感,但是,假如一頭死去的動物意味著'我不知道它是怎麼死的:病死的還是正常宰殺的?',消費者自然更願意購買活體動物,而不是已經事先宰殺好的肉類。"

"這就是瘟疫一再起源於中國的原因之一。並不能將這一切都歸咎於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或者中國人的美食偏好,民眾缺乏對當局的基本信任也是重要誘因。願意管控一切的中國政府卻無法管理好食品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普通民眾只能自己出手。"

"即便中國當局關閉一切活禽、活魚市場,屆時也必然會出現相應的黑市。政府沒能在最早期及時發覺疫情、從而將疫情控制在當地,但是當局的疏失不只侷限於此。民眾對政府執政能力缺乏信心,以及政府的嚴重腐敗現象,都構成了此次全球疫情的前提。可惜,這方面的改善前景相當渺茫:在管控民眾時,政府一旦設置了錯誤的優先順序,民眾就會繼續進行各種對社會構成高風險的行為,不論是在食品衞生還是在其他領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