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投資中國:滿載而歸還是鎩羽而歸?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16日

將近三分之一的駐華外資企業並沒有嘗到勝利的果實,就新近業績來看,利潤回報差強人意的企業甚至佔到40%之多。這是博思艾倫咨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本周三在法蘭克福公佈的調研結果。

https://p.dw.com/p/5a8A
東軟(Neusoft)-中國自己的微軟圖片來源: AP

博思艾倫是全球最富盛名的管理咨詢機構之一,在世界5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旗下員工約1萬5千人。它在管理與技術分析報告中指出:作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以其高速而富動感的發展形勢吸引了不少淘金者,但是如果加以冷靜的分析,現實並非真正容人樂觀。

博思艾倫繼而提出,誰將成為真正的贏家?對於多數行業來說,奉行「先下手為強」市場策略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想在未來的中國市場上獲益,「商家必須重視遠期投資,也不可照搬本國企業的管理模式。」

中國大約有3億受過教育、能夠滿足現代化經濟建設需要的勞動者。諸如諾基亞、微軟、西門子之類的跨國集團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中國建立起研發中心及服務機構。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高素質的中國員工既能壯大內部聲勢,也能強化外圍競爭。據調查,40%的西方駐華企業承認,如何應對中國內地廠商的挑戰越來越成為一個中心議題。

博思艾倫表示,一些外資企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好大喜功,「他們傾向於依靠集團總部的中央思路來解決具體問題,在管理方式上過於集權。」如此一來,企業應變能力不足,職工權限被架空。

另外,文化差異對企業效益的影響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博思艾倫公司的咨詢者認為,只有小心翻越這些地域文化造成的障礙,視國情之不同而區別樹立企業理念,才有可能勝任全球化經營。

以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 AG)為例:位於慕尼黑的集團總部近日表示,中國業務是一種長線投資。安聯亞太地區副總裁漢斯.多爾伯格周二聲稱,「我們的投資回收期相當長久。」建立公司、開拓市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安聯預計,最早將於2011年賺夠3億美金。安聯早先已經承認,中國、印度、俄羅斯都不是該集團的利潤區,而且公司已經撤出南韓市場--安聯曾在當地投注過3千萬美元的資金。多爾伯格透露,在發展中國業務的過程中,公司遇到了多方阻力,如:決策機構作派官僚、缺乏可靠的中方夥伴等等。另外,註册公司手續繁瑣,應對各類的表格及審核需要12至18個月的時間。

多爾伯格還說,中國的保險市場成長緩慢。雖然中國擁有12億人口,但潛在的顧客數目至多只有2至3億,且大多生活在東海岸一帶。按照多爾伯格的估算,安聯目前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只佔0.03%,其它外國保險公司通共佔到0.5%,也就是說,保險市場還是中國國有企業的天下。儘管如此,安聯依然計劃投下3千5百萬美金。相比之下,對印度市場的投資見效更快,一年之後,就可獲取首批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