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極地採油
2013年6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午夜剛過,身處北極圈的人們享受著獨有的"午夜陽光",喝啤酒俯瞰北冰洋巴倫支海。在這個僅有3500名常居人口的挪威沿海小鎮希爾科內斯,漁業和採礦業一直是其經濟命脈。不過現在情況可能發生變化,未來它可能成為石油、天然氣資源和國際航運的樞紐地。
本周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和挪威首相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靠近俄挪邊境的希爾科內斯會面。此次會面的官方主題是慶祝區域合作20周年,但議題的關鍵是兩國能源的未來。
未來在招手
卑爾根船務集團(Bergen Group Kimek Offshore)巍峨的船舶維修大廳位於希爾科內斯的市中心。其常務董事曼斯韋克(Greger Mannsverk)在明亮、色彩濃麗的大廳內稱,該集團自1986年以來一直在給俄羅斯捕魚船艦做維護工作。"過去我們雖看得到對岸,但不知道真正的'距離'。現在一切正在向我們走來,或許需要3年,或許需要6、7年。我們從80年代中期開始等待,但我們知道這一天終會到來",曼斯韋克樂觀地說。
據希爾科內斯的市長漢森(Cecilie Hansen)介紹,挪威西部和南部的北海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挪威也因此成為西歐國家中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產地。但從這一資源開采中受益的主要是南部地區,挪威北部-北極圈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投資都相對落後。現在北海石油儲量正在下降,而巴倫支海地區蘊含大量石油資源,可能達到未開發總量的40%,這意味著2300億歐元的經濟價值。希爾科內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可能成為未來石油工業的天然樞紐。"是時候向北看了。很多在外求學的希爾科內斯人都重新把目光轉向了家鄉",市長漢森說。
"游戲規則的改變"
最近兩件事發生了變化:歷經幾十年的分歧,俄羅斯和挪威終於在2010年就巴倫支海東南海域的主權分界線達成一致。然而就在劃界後不久,調查顯示該海域蘊藏大量石油和天然氣,挪威首相史托騰柏格说,"這改變了游戲規則"。
史托騰柏格表示該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備豐富。挪威和俄羅斯就巴倫支海和極地海間海岸線達成的協議意義重大,該協議對於雙方以及國際社會都有利。
雙方的合作是未來該地區能源勘測的關鍵。挪威幾十年來在北海地區開採石油、天然氣,擁有豐富的勘探經驗,這是俄羅斯所需要的。而挪威的公司則希望從俄羅斯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儲備中受益。據考察,俄羅斯海底的資源儲備要遠高於挪威部分的。
環保主義者敲警鐘
儘管兩國領導在政治上為合作鋪平了道路,但開采引起了環保主義者的不滿。他們警告,能源勘采導致了北極冰川的迅速消融。
挪威綠色和平組織的負責人古洛森(Truls Gulowsen)在採訪中表示,"如果我們不杜絕不必要的污染,極地冰蓋很可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消失。這應被看作是來自地球的警告訊號,而非一個召喚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去人跡罕至地區開采資源的商業機會。這些地區異常敏感,開采只會雪上加霜。目前地球生態系統已經處於氣候變化、海洋酸化等重大問題的壓力之下,各國政府卻仍然將工業利益置於生態系統保護之上,這是問題症結所在。"
不過環保主義者的警告並未引起希爾科內斯當地居民的太多關注。他們相信政府針對石油開采業嚴格的法規將會保護大自然。然而現在午夜時分的太陽似乎預示了人們未來將要面對的挑戰:冬日的極夜,伴隨著狂風、寒冰和低溫,到時石油開采的成本將會非常高。不過兩國的石油公司都表示技術已經足夠成熟,能夠承擔黑暗和低溫的風險,一些企業甚至計劃在幾年內就開工。
作者:Lars Bevanger 編譯:萬方
責編: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