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中小學學制能還中國教育之魂?
2016年3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中國作家莫言曾在諾獎頒獎典禮的致詞中用詩情畫意的語言這樣說道。如今,這位有著全國政協委員頭銜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再談教育,並把浪漫抒情的詞藻變成了一項內容具體的有關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兩會提案。
莫言認為,中國小學、初中、高中的"633"模式增加了學段銜接的成本,小升初考試和中考增加了師生學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心理壓力,由此衍生了重點班、擇校熱、學區房等困擾民生的社會問題。為了應對小升初、初升高和高中升大學考試,學生在12年中小學教育中最少要花一年半時間複習應考,被折磨得筋疲力盡、厭學情緒普遍。他建議將中小學制由12年改為10年,實行10年連續制免費義務教育,取消小升初、中考兩個環節。經過10年基礎教育的學生參加升學考試,根據此成績及平時學習成績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學,一部分升入至少學制兩年的職業教育學院。
減負、減負!
莫言的這份提案一經報導,很快刷爆朋友圈,引起網上熱評。力頂者觀點類似,主要從為學生減壓的角度,比如"提案如果通過,或多或少會減輕孩子的壓力",可以"還給孩子們本應快樂無憂的時光"。有人感嘆道:"回想從小到大,教學檢查、表演公開課無數,突襲式大掃除無數,不補課的呼聲中,連我們自己都覺得不補課學業無以為繼。"也有人為,"中國的應試教育時間太長,理論時間佔據大部分時間,缺少一定的社會實踐和動手能力,縮短時間能幫助學生盡早的融入於社會中!"
"基礎教育根本就是不足!"
批評者則角度多種多樣。網名"葉小軒子"的新浪微博用戶說:"說實話,有利有弊,就個人觀點,一貫制教育固然不錯,但說是基礎教育佔比過大?基礎教育根本就是不足的吧。減短時間,就更不合理了,沒人可以嫌棄學習時間過長。"
有網友指出就業壓力等問題:" 歐美學校大都是12年制,而且漢語文很難學,要花時間死記硬背; 中國學生的優勢是數理化,沒有時間積累能搞透嗎? 培養出一大批基本功不扎實的工程師,還搞什麼強國? 考試方式不改革,其他都不管用。"
應試制度最公平?
更多人則談到應試教育與社會公平。網友"Mia米的米"在新浪微博評論說:"取消小升初考試已經不公平了,阻止了大部分差學區的孩子向上流動。"網民"求是小老虎"認為:"現行應試教育制度,是當下中國最公平的制度,是窮人擺脫底下階級最後機會。富人和上層想把他關上,這些人是混蛋。底層人聽信忽悠,信素質教育,信莫言提案,這些人是傻逼。"
"傷心的小郎君"寫道:"莫言提案也是夠了,一切不從弱勢群體考慮的改革都是耍流氓,那些朋友圈刷屏的,你們就是希望自己孩子沒有壓力一路到重點大學,山區小孩永無出頭之日,對吧?現在跨越階層的難度不算很大,厲害的再努力點,一代人就能完成,簡單的道理,這些老狐狸不可能想不到,為什麼還提案?目的總是耐人尋味。"
"鍾愛自在"寫道:"關於莫言十年制教改的建議,其實觸及不到問題本質。單單教育體制,改來改去就是死胡同。中國政治文化要改,政府與老百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務員再無特權,教育就能正常化了。幾千年來教育承載了實現階層流動的唯一出路(最近幾年連靠教育實現階層流動都困難了),這種文化不改,再怎麼改也是白改。"
還有網友說:"莫言兩會上批評應試教育。而我卻覺得在中國人普遍進入小康,中產階級佔主流後才能奢談這點。 我算是當年應試教育的得益者,那時這些社會問題初露端倪,小縣城反應慢,父母也沒能力做什麼。雖然很累,這輩子再不想考試,但是其實也只有考試中能得到成就感。如果全憑能力,不憑考試,真的出不來縣城。"
行不通?
一些人認為莫言的提案很好,但行不通:"一個沒有自由民主觀念、社會保障薄弱、看重身份地位之人權錢的社會,做技術工人是沒多大吸引力的","試問有幾個家長能正視孩子學習能力不及別人而要去技校的事實?在錯誤的價值觀下,家長往往選擇掩耳盜鈴斷送了孩子無限的未來。"
新華網發展論壇就"政協委員莫言建議中小學減少兩年,你支持嗎"進行網上投票。按照公佈的票數,支持者約佔88%,反對者約佔11.5%。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