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爭端:歷史由來及其國際法背景
2004年3月26日釣魚列島位於中國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總面積6.3平方公里,該列島包括一個面積為4.3平方公里的主島-釣魚島和周圍的四個小島和三個小島礁。釣魚列島位於台灣東北220公里處,東西分別距中國大陸和日本沖繩360公里。從地質結構上看是屬於台灣的大陸性島嶼。
這麼巴掌大的一塊小地方,中國和日本到底在爭什麼?他們是在爭奪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早在1967年,一個聯合國專家小組就發現在釣魚島附近的海底下蘊藏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估計有30-70億噸,可以和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蘊藏量相比。此後,日本的右翼極端人士先後在釣魚島上建立燈塔,而中國民間的保釣人士也兩次登島,宣佈中國應該對該島實施主權。
從歷史上看,早在明朝永樂年間,也就是15世紀初,中國就已經對釣魚島有了最早的記載,日本在18世紀出版的地圖上也表示出釣魚島屬於中國。但是,在清末中日甲午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和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台灣及其周邊島嶼,包括釣魚島,割讓給日本,於是日本人稱釣魚島為尖閣群島。此後,釣魚島一直屬於日本的管轄範圍。1943年,中美英三國簽署了《開羅宣言》,對日本非法佔有的土地作出了規定,台灣和澎湖列島,包括釣魚島在戰後應該歸屬於中華民國:注意!是中華民國,也就是國民黨統治的中國。1945年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強調了《開羅宣言》必須被執行,而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後,承諾接受《波茨坦公告》。於是,釣魚島成了中華民國的領土,也就是台灣的領土。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國為了急於和日本統一陣線,於1951年倉促地和日本簽署了《三藩市和約》。該條約第二條規定,日本放棄其對台灣及澎湖群島的一切權利、名義與要求。但是第三條規定將日本數個島嶼置於聯合國(實際上是美國)託管下,美國有權「對此等島嶼之領土及其居民,包括其領海,行使一切及任何行政、立法與司法權力」。1972年,美國向日本移交了沖繩和釣魚島主權。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兩國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直到現在。
實際上有三個國際法主體有可能獲得對釣魚島的主權,他們分別是中國,台灣和日本。德國特裡爾大學政治系海爾曼教授認為,對釣魚島的歸屬問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現實是日本現在在對釣魚島實行主權。德國柏林政治科學基金會的瓦克爾女士認為,自從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以後,釣魚島被割讓給日本。1972年在經歷了二次大戰幾多周折之後,美國將釣魚島的主權和沖繩群島一起交還給日本,之後中日雙方又沒有相互就該島的歸屬問題達成另外的協議,因此暫時還是應該歸日本。而柏林政治科學基金會的國際法專家沙勒爾警告不要過早的下結論。他說,在對很多國際條約和多邊和約的約束性作評價的時候有多種標準,很難找到一個清晰明確的觀點。最好的辦法是當事人相互達成諒解。
從國際法所謂的「先佔權」的原則出發,由於中國和台灣的漁民很早就在釣魚島海域從事漁業活動,因此,中國和台灣可能獲得對該島的主權。但是,根據國際法的另一原則-「時效取得」來看,日本則佔了上風。該原則來自羅馬法中「物權取得時效」,指的是一個在足夠長的一個時間內對於一塊土地連續地和不受干擾行使主權,以致在歷史發展的影響下造成一種一般信念,認為事物現狀是符合國際秩序的,因而取得該土地的主權。因此,即使一國的一部份領土原先是不正當地或非法地佔有的,只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繼續並安穩地佔有,不再被他國反對或被其它外來因素中斷時效,這個國家就取得了該土地的主權。雖然釣魚島從歷史上看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但是如果被日本國不法地佔有,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受干擾地佔有,日本國就完全有可能獲得對釣魚島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