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波恩学者发现骨质疏松的调节机理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6年1月29日

德国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是女性多于男性。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预计患病人数将会大增,使骨质疏松症成为潜在的大众疾病之一。波恩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普遍关注。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https://p.dw.com/p/7s2p
波恩大学主偻图像来源: DW/Max Marenbach

骨质疏松这种病一开始往往不被人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恶化,后果是容易骨折,轻者断胳膊,重者断脊椎。德国50多岁的女性就常常隐患这种疾病。如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在德国每年消耗的医疗费用已经高达4亿多欧元。专家们估计这个数字今后还会大幅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造成极大压力。

76岁的卡特勒女士患有骨质疏松症,动不动就会骨折,可以说是经不起任何摔打。现在她又因为断了几根骨头,住进了德国波恩大学的附属医院。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们采用的治疗方法一般都是一方面用胶合剂把断裂的骨头稳固起来,另一方面让患者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这种常规疗法恐怕不久将被淘汰,因为波恩大学的一支科研小组在动物和人体身上发现了一个至今未知的受体,这种受体负责调节骨质的密度。

科学家们也把这种受体称之为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构成了骨质的调节机理。波恩大学的齐默尔教授解释说:“我们发现的是信号分子。信号分子一般是负责神经细胞之间的沟通的。我们发现的这种信号分子负责的是调节生成骨质的细胞和降解骨质的细胞之间的沟通。”

假如这套沟通系统发生了障碍,骨质的生成和降解就会失去平衡,人也好、动物也好,这时就会得骨质疏松症。引起障碍的原因可能是遗传性的。波恩学者对从160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上采集的样品进行的遗传学分析就表明了这一点。据他们估计,谁的遗传基因中含有这一缺陷,谁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会比他人提高三倍。

齐默尔教授说:“我们的基因分析表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他们负责调节骨质平衡的受体系统中都带有一个特殊的基因变种。我们利用转基因实验鼠证明,一旦这个系统出现障碍,就可以引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在进一步实验中,波恩的科学家们利用他们对新发现的这个受体的认识,成功地抑制了实验鼠身上的骨质疏松现象。他们的假设是,人们可以人为地刺激这些受体或者抑制这些受体的活动。他们研制出一些可以影响这一调节机理的物质,使患病的老鼠身上失去平衡的受体系统重新恢复了平衡。齐默尔教授对此介绍说:“我们利用动物实验证明,这些新的物质在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动物身上可以起到促进骨质生成的效力。”

同样的有效物质恐怕不久之后也可以帮助人类。波恩的科学家们在老鼠身上进行的进一步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些物质的药效。他们的实验过程是把母老鼠放到一个人工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母老鼠身上的雌性荷尔蒙会出现短缺,其后果一般来说就是骨质过度降解,也就是说这些母老鼠其实应该得上骨质疏松症。但由于它们用了新药,骨质并没有疏松。

因此,齐默尔教授认为,这一结果为人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说:“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也非常满意的是,我们在动物实验中获得的一种新认识现在真的可以直接派上用场,可以实际用来治疗一种不可轻视的大众疾病了。”

只不过,把这些有效物质变成可以批量发行的药物还需要几年的开发时间。在此之前,医生们只能依照至今的常规办法,对德国那400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

施彦译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