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洪堡基金会学员看德国

2002年5月3日

今天的德国,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者,具有哪些吸引力呢?这是上周在波恩举办的洪堡基金会一次会议的议题之一。

https://p.dw.com/p/29E9
洪堡基金会因他而名-亚历山大.冯.洪堡 (1769 - 1859)

来自40个国家的12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都是受德国著名的洪堡基金会邀请,目前在德国进行科研工作的。

大部分洪堡奖学金获得者,都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联邦。几乎所有人,名片上都印有博士学位。他们是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中,出类拔萃的一群。他们中间,甚至可能有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在过去累计2万3千名的洪堡奖学金获得者中,就有32名,后来荣获了诺贝尔奖。

哪个国家如果能把这些杰出的学者,吸引到本国进行哪怕是客席研究工作,也意味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属于重要的科研大国,因为:“现在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全球性的竞争压力,竞争科研精英。”洪堡基金会秘书长奥斯腾,在介绍工业发达国家的科研市场情况时,这样说道。

这些国家,现在都在渴求获得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统一学专家给勒这样介绍道:“统一学研究在德国的历史,远比在其它国家长。”

尽管从纯地理的角度而言,给勒并不需要远离家乡,因为他来自与德国相邻的奥地利,但是从学术角度而言,他却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他说:“德国曾经是欧洲统一的先驱。今天,联邦德国依然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日本的Takuya Hatta所探讨的,则是另外一种统一学说。这位
法律学者,对德国的法律体制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和日本的法律体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解释说:“日本的民法起诉程序,几乎是德国民法起诉程序的翻版。所以,德国法律界所讨论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促使许多科学家决定接受德国奖学金的原因,是他们对某些科研项目很感兴趣,并认识主持这些科研课题的德国教授。比如研究遗传病基因原理的保加利亚分子生物学家卡内娃,就属于此列。她介绍说:“我们和德国的同事联系密切。”

因此,大部分洪堡奖学金获得者,为进行客席研究而选中的德国大学都是在其科研领域占居领先地位的大学。奥斯腾表示:“形象地说,就是他们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足迹,投票表态,认为我们德国在哪些科研领域,成就突出。”

就是杰出的科学家,也并不是总在埋头钻研课题的。一丝生活乐趣,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韩国学者Sangua Kim就告知:“现在就有朋友邀请我参加一个私家宴会,放松一下。是的,我很高兴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