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阿萨德家族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专题报道:六四30周年
1989年,席卷全中国的民主运动以流血告终;三十个寒暑过去,六四带来的种种冲击仍是“现在进行式”。从中港台以至欧美,德国之声透过第一手采访和专题报道回溯这段重要历史,探索在今天局势下的时代意义。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长平观察:“坦克人”,三十年后的污名化
美国警察会怎样对待示威者和“坦克人”?时评人长平认为,这是六四后中国大陆去正义化教育中一个典型的提问。
中美谈判预约通话 特朗普吁避免六四重演
香港的“反送中”示威已经进入到第11週。8月18日的维园集会,主办方宣称参与人数超过170万人,警方则称最高峰有12.8万人同一时间在维园定点集会。香港的示威能量也再度引起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注意。
香港周末再示威 国泰高管辞职
香港的大规模示威浪潮即将迎来第11个周末。在机场示威行动引发争议、中国武警部队于深圳展示军力的背景下,示威者是否会转变方式?重压之下的国泰航空,则宣布了高管辞职的消息。
长平观察:请林郑月娥听李鹏笑话
香港反“送中”抗议是否会如同六四运动一样遭到血腥镇压?时评人长平分析李鹏笑话,提醒林郑月娥勿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中沦为学渣。
天安门镇压是否会在香港重演?
虽然很多人担心中国可能会采取像血腥镇压天安门学运那样的方式来对付这一次的香港抗议活动,但分析人士们认为,这种手段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经济和政治后果将会阻止北京方面直接出面干涉。
长平观察:中国需要非暴力,更需要不合作
中国网络异议的先驱者黄琦被判重刑12年。时评人长平认为,与 “广州三君子”、“成都酒案四君子”及陈云飞一样,黄琦是中国真正的非暴力不合作践行者。这起肆无忌惮的人权迫害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
中国网络异议先驱黄琦被判刑12年
中国异议网站先驱“六四天网”负责人黄琦,于7月29日被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及“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李鹏遗体火化 北京、港澳降半旗悼念
周一,北京天安门广场降半旗,悼念不久前去世的前总理李鹏。他被视为1989年镇压天安门抗议者的强硬派人物。
墙外文摘:文攻武吓,台湾香港谁更怕?
有评论认为,中共动用兵力处理香港问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国际社会是否将坐视不管?香港抗争者该如何应对中共的文攻武吓?台湾政治人物又该如何在选举热季面对“反中”议题?
长平观察:“北京屠夫”与元朗暴徒
香港元朗袭击发生的当天,中国前总理李鹏去世。时评人长平认为,二者虽先后出现却有内在逻辑关系: “北京屠夫”可以逃脱审判寿终正寝,元朗暴徒就一定会横行无忌。
德语媒体:北京重申武力攻台选项
中国在周三(7月24日)发表的国防白皮书中,重申了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选项。《世界报》对此作了报道。《南德意志报》关注了前中国政府总理李鹏的逝世。
李鹏:民望最低的中国总理
曾经担任中国国务院总理达十年之久的李鹏于2019年7月22日去世,终年91岁。其政治生涯中最引人争议的部分无疑是1989年的六四事件。
长平观察:老布什眼中的“长远利益”在哪里?
美国老布什总统时期一批有关六四的白宫文件解密。时评人长平认为,老布什总统目光短浅,错过了惩罚恶魔、钳制中共的良好机会,损害了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卖了整个人类的良知,让世界重回冷战困境,罪莫大焉。
德语媒体:香港拒绝遗忘
”六四“当天,北京没有任何官方的悼念活动。而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每年一度的烛光集会则吸引了数万人参加。
绿党举办六四研讨会 黄台仰,李东升发言
德国绿党在联邦议会举办六四30周年研讨会,吸引近200人参加,许多是远从香港来的记者。全场焦点集中在香港本土派人士黄台仰和李东升,因为他们是香港公民在欧洲获得政治庇护的首例。
悼六四夜:香港烛海 台湾晚会
六四30週年当晚,港台两地的纪念规模也格外盛大。香港维园一片烛海,超过18万的人潮,6个足球场都塞不下;而台北则因着自由空间,让多位亲历者和民运人士集聚自由广场。
六四30周年:如果遇见30年前的我……
30年前的今天,六四流血镇压让上万学运参与者从此走上回异的人生路。当中有天安门广场上的指挥,有积极的参与者,有被坦克辗断双腿的年轻人。 人生无法重来,但如果有一个机会,跟1989年的自己说一番话,他们此刻最想说的是?
中加贸易关系恶化 特鲁多六四发言遭轰
自12月温哥华警方以美国逮捕令拘捕华为财务长孟晚舟以来,两国外交关系严重恶化。中国切断了加拿大主要商品的进口。不过这并没有阻止特鲁多针对六四30周年的发言。
18万人齐聚维园悼六四 民运人士现身台北
今年是六四三十周年,港台的纪念晚会也格外盛大。参加香港维园纪念活动的民众,六个足球场都塞不下;现身台北自由广场的民运人士背景扩及八九、伞运、太阳花。
维园烛光追思:人民不会忘记
本周二晚,香港支联会依循往例,在维多利亚公园举办烛光晚会,纪念八九民运,悼念“六四”被屠杀的死难者。
不畏北京胁迫 华裔艺术家选择“露脸”对抗极权
长期定居澳大利亚的华裔艺术家巴丢草去年11月原定在香港举行作品展“共歌”,但在收到中国政府的威胁后被迫取消该展览。在消声匿迹半年后,他现身澳大利亚ABC电视台于六四30周年之日播出的纪录片。
德语媒体:中共的第二次屠戮
“六四”事件三十周年之际,中国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活动,媒体更是对这场造成大量伤亡的血腥事件只字不提。《新苏黎世报》评论认为,遗忘,就是对死难者的再次屠戮。
"六四造就了中产阶级的分裂人格"
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主运动被镇压后的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自由空间是否在不断缩小?中国民众今后是否会再次进行大规模示威抗议?位于柏林的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与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就此话题举行了一场研讨会。
六四30周年:抵抗军令的戒严部队
30年前,在北京的20多万戒严部队都接到这个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准时到达天安门广场”。但是,有部队以自己的方式抗命,最终避过血腥一夜。他们经历了什么?
六四30 坚守悼念
回忆,总是让林耀强太沉重。每年一踏入五、六月,林耀强的内心,和所有经历八九民运的人一样开始翻腾。今天是六四30周年,这一个晚上,林耀强跟许多香港市民一起,回到每年举办烛光晚会的维多利亚公园,静静地纪念当年这一场波澜壮濶的学生运动。
长平观察:六四之后中国制造——文明的冲突
被中共控制的“历史”并没有为“六四”作出公正的裁判。时评人长平认为,将制度的冲突包装成文明的冲突,正是六四镇压之后中共的宣传伎俩——这就是“中国梦”的实质。
美吁正视六四 北京批蓬佩奥“恶毒攻击”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言赞誉30年前发生的天安门学运为一场“英雄式的运动”,并强调直至今日,这场运动依然能时常唤醒全球热爱自由的人的良知。港台今晚将举办大规模纪念活动。
"六四"记忆:天安门之外,全国60多个城市爆发抗议
三十年前的"六四"民主运动,比人们印象中的规模更加宏大。林慕莲、吴玉婷等学者对德国之声讲述,成都、长沙等地规模宏大的激烈抗争,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外界忽视。
德语媒体:危险的大国博弈
三十年前的六月三日至四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今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说法。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政府宁可将这个话题列为禁忌,也不愿做任何解释
流亡30年:何处是吾家?
位列六四通缉名单第二的吾尔开希是极少数30年来从未与父母团聚的流亡者,本是维吾尔族的双亲仍被中国政府限制出境。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谈到30载的幸与不幸
专访:朱耀明细诉黄雀行动
北京在六四后缉捕一众学生领袖,一群香港有心人随即发起“黄雀行动”,至九七回归前秘密营救出400多名民运人士。有份参与行动的朱耀明,当年四处游说各国领事。近两年他出走欧美寻访一众故人,为自己纪念,为历史作证。
《六四日记》图片集
《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的作者封从德从一个组织者的角度,试图记录八九学运学生每天的所作所为,所遇所感。以下图片均取自书中插图。
六四30周年:港人热心营救 黄雀飞向自由
八九学运,一场爱国民主运动,最终演变为血腥镇压,北京政府在六四后缉捕一众学生领袖,一群香港有心人随即发起“黄雀行动”,直至九七回归前秘密营救出400多名民运人士。有份参与行动的朱耀明过去两年出走欧美寻访一众故人,为自己纪念,为历史作证。
“天安门广场”给东德留下的教训
学生们在遥远北京的民主呼声促进了东德的公民权利运动。血腥的天安门广场事件发生数月后,柏林墙和平倒塌。
六四30年时机敏感 中国歌手音讯全无
在六四天安门事件30周年到来之际,中国加强维稳,这段期间,许多异议人士纷纷失联或是“被旅游”,其中一名消失3个月的是中国著名歌手李志。他的作品中含有大量六四讯息。
中国称六四平乱正确 封从德盼回国受审
一晃眼,六四30年过去,中国官方的定调依然停留在1989年的“动乱”,当年的学运领袖却认为政府“血腥镇压”和平抗议的学生。两极之间什么时候才有对话的可能?
墙外文摘:六四三十年证实香港恐惧
有评论认为,六四的发生,令香港人很快推论出中国政府不会保障香港人已有的权利和自由这个事实;如今,中国政府已证明,他们关注的只有怎样牢牢控制香港,并尽量从中取利。
八九民运:从士兵到艺术家
5年前六四25周年的时候,陈光因“六四”艺术作品被国保带走关押了数个星期。今年5月,他在向记者打开了自己通州工作室的门。
长平观察:“六四”三十年,花衬衫与花雨伞
政治从来不会因为逢五遇十而自动改变,但是“六四”三十周年仍然显得格外沉重。时评人长平以过去和当下的亲历片段,拼接出“六四”一代的情感遭遇。
强制遗忘:当今中国大学生对六四无感
当局的新闻管制和网络检查确实显现出了效果:中国的党和政府全面禁止对1989年学生民主运动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以至于很多中国人对三十年前发生的这场民众抗议运动以及随后的血腥镇压一无所知。
“坦克人”现身自由广场
坦克车辗入天安门广场至今,已经过了三十年。 如今,“坦克人”换了个形式,现身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的自由广场,这个台湾曾经最热烈的隔海响应六四的地方。
王岐山访柏林 绿党:人权必须得明确谈
八九民运三十周年前夕,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到访柏林。多名绿党政治人物要求默克尔周五与王岐山见面时,明确地向对方提及人权问题。流亡学运领袖王丹也呼吁国际社会向中国施加更多压力,促其尊重人权。
专访:营救方励之的第一双手——林培瑞
六四后登上通缉名单的不只广场上的学生,还有不在广场的“黑手”——包括著名科学家方励之夫妇。 他们最为人所知的是,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渡过了13个月。 但未必人人知道的是,首先伸出援手的并非外交官,而是一位美国汉学家——林培瑞。
六四30周年: 戒严军官与恶的距离
“要不惜一切代价准时到达天安门广场”—这是1989年6月3日戒严部队接到的军令。有人持枪往前奔跑,有人驱动坦克辗过大街,也有人做了另类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追上去,还是默默伫立,等待黎明?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辩称军队没有镇压六四学运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在记者会上面对有关30年前解放军镇压“六四学运”的问题时称,他不能同意媒体使用“镇压”一词。
德语媒体:下注专制政权就是玩轮盘赌
德国《明镜》周刊发表了对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采访,内容围绕"专制是否比民主奏效"这一话题;《时代》周报关注了89六四过去30年后香港人纪念六四的变化。
六四30年:难属泪忆至亲奠亡魂
自去年底起,“天安门母亲”群体探访了北京、成都、武汉、郑州20多个六四死难者家庭。部分人是第一次站出来,道出压抑三十年的心声。他们公开影片祭奠至亲,也希望广传真相。
专访:六四被抓第一人——高瑜
八九学运遭到北京当局镇压后,大量运动参与者或同情运动人士遭到逮捕审查。而在六四清场之前,知名记者高瑜便已经失去自由,由此也成为那场运动中首名被捕者。三十年过后,她向本台记者回忆那一段历史。
六四30周年:台港命运分道扬镳之时?
三十年前,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台湾仍然由国民党执政。当时两地民众大概想不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天安门广场会牵引他们的命运。而投身台湾和香港声援行动的灵魂人物,也见证了三十载的变与不变。
六四30周年:海外民运何去何从?
当年参与六四天安门学运的学生领袖不少流亡海外,透过不同管道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运动。 然而,在成员流失与中国全面扩大对公民社会打压的前提下,曾经扮演重要角色的海外民运也面临巨大挑战。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2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