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从农民到将军:谁是沙龙?

2006年1月6日

以色列总理沙龙是个受到争议的政治家。他从农民成为士兵,成为战斗英雄和政治家。他曾经积极主张在被占领地区建设犹太人定居点。但他也是第一位提出了部分拆除犹太人定居点主张的以色列总理。

https://p.dw.com/p/7kyH
1982年发动入侵黎巴嫩的沙龙(右)图像来源: dpa

1928年沙龙出生在特拉维夫附近的一个来自俄罗斯的犹太人家庭。14岁沙龙参加了一个准军事青年组织,这为他此后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沙龙习惯坚持己见,不愿听命于人,因此他的军旅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后来沙龙获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不论是1956年的西奈战争,还是1967年的6日战争都给沙龙带去了荣耀。然而沙龙自行其是,独断专行的做法还是阻碍了他在军队中的升迁。1973年沙龙决定离开军队从政。此后他加入了梅纳赫姆-贝京的右翼阵营,并协助贝京组建利库德党。1973年“10月战争”爆发后沙龙重返军队,一年后因为其政治立场原因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军队。

1982年沙龙担任国防部长期间积极推动了入侵黎巴嫩的战争。表明上看,他要通过这一行动打击和消灭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但实际上他计划在黎巴嫩右翼天主教民兵的配合下,建立一个以以色列和天主教黎巴嫩为中心的新的地方秩序。令他没有想到的是,1982年黎巴嫩右翼天主教民兵在以军眼皮底下制造了贝鲁特郊区的萨巴拉和莎提拉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受这一事件牵连,沙龙被辞去国防部长职务。

但沙龙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就此划上句号。不久后他重返回政府内阁,并积极主张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

在沙龙眼中,巴勒斯坦人永远是敌人。以色列永远不可能同巴勒斯坦人达成和解,实现和平。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才发生了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和沙龙此后在一次接受报社采访时所说的那段话。他说,后悔当初没有在黎巴嫩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阿拉法特干掉。也正是基于这一立场,沙龙疯狂地支持犹太移民运动,并坚决反对拉宾政府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于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定。沙龙说;“这么做是无法实现和平的。要想在中东实现和平,不是通过什么幻想。我们的双腿必须牢牢地站在这块土地上 ”

此后沙龙在公开场合肆无忌惮地攻击拉宾,使政治空气变得更为紧张,1995年秋季拉宾遭到暗杀。在利库德集团的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执政期间,沙龙担任过不少部长职务,直至外交部长。

2001年沙龙接任了政府总理职务。他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阿拉法特采取了孤立政策,并下令将巴勒斯坦自治机构在最初几年内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建造的所有基础设施摧毁。后来在美国,联合国,欧盟以及俄罗斯的促成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终于接受了路线图和平计划。但沙龙强调说:“我们的立场非常明确。是否继续推动中东的和平进程和执行路线图计划,这取决于巴勒斯坦方面是否能够完全停止恐怖主义行动,停止暴力和煽动行动,以及是否摧毁恐怖组织,收缴它们的武器,取决于巴勒斯坦自治机构能否履行它的义务进行机构改革。”

后来沙龙突然提出了以色列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出的建议,并在去年夏季落实了这一建议。沙龙亲自下令拆毁犹太人定居点。利库德集团内部因此而爆发了激烈争论。在内塔尼亚胡的支持下,党内对沙龙是否还适合担任当主席产生了分歧。

沙龙迅速作出反应。他离开了利库德集团党,成立了前进党。并宣布以色列于3月28日举行大选。与此同时他还向外界透露说,他虽然决定放弃加沙地带,但是以色列将加强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建设和保卫。利库德党内的一部分人跟随沙龙加入了前进党。而在沙龙此次严重中风前,前进党是最有希望在大选中得魁的唯一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