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关系的两副面孔”
2012年2月4日"一个侮辱"
《南德意志报》(2月3日)称刘晓波和高智晟的辩护律师莫少平是"勇敢的人","是许多中国异议人士的最后希望",国安不让他出席德国大使的招待会,"默克尔不得与她想谈话的人交谈,这是一个侮辱。"
该报认为,"这是一次面对两副面孔的访问。一方面代表团之间的会谈充满从未有过的信任,两位总理多年来学会了彼此敬重,温家宝甚至陪同默克尔星期五前往3小时飞机路程的广州。
"在德国,中国文化年刚刚开幕,在汉诺威博览会上,中国是伙伴国家。此外,柏林和北京庆祝建交40周年。1972年的全年贸易额只有现在一天的那么多,德国和中国作为欧洲和亚洲的最强大国家成了伙伴。这是默克尔总理之行的一个方面。"
该报接着写道:"另一个面孔在星期五清晰可见,中国在2012年仍然不是法治国家。德国经济界在与温家宝总理会谈时抱怨进入市场难、官僚障碍多以及非法拷贝德国技术。维权人士发声抗议迫害,比如莫少平的遭遇。"
文章说,默克尔"几乎是无可指责的",她在与温家宝和胡锦涛的会谈中"非常明确地提到这些问题" 。
该报指出:"中国为监视本国公民所花的钱几乎与军费开支一样多。在特殊情况下,安全部门的行为却没有规则可循。默克尔不仅邀请了莫少平出现招待会,而且也邀请了一位具批评性的艺术家和一位总编,这两位被允许出席。"
"做给人看的诚恳"
奥地利《小报》2月3日评论说,"中国领导人很重视德国总理,将她作为'中国的老朋友'来欢迎,宣称她是中国在欧洲的最重要伙伴。然而,谁来决定这个游戏规则,当然是北京自己。默克尔在中国受到了限制。
"德方计划的两个活动--与维权律师莫少平在北京会面以及在广州造访批评性报纸《南方周末》--都未能实现,默克尔没有对这个扰乱正式作出反应,以免直接与东道主对抗,可是,这位将史塔西视作瘟疫的东德出身的政治家是不会开心的。"
《世界报》(2月3日)认为,"接待默克尔的诚恳是做给人看的,掩盖不了中国当局在棘手的公民权问题上的紧张不安,他们甚至甘愿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国宾,在访问期间两次干预,尽管默克尔既没有计划与异议人士会面,也没有公开提到目前在中国藏族地区恶化的警察暴力。"
报道说,"……尽管没有理由限制莫少平的行动自由,当局显示出其无限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将任何公民宣布为未成年人。"
"未来的政治重量级"
该报称中国政局"处于将在10月份召开的中共18大阴影下",将会进入最高层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是"在国外尚未出名的未来的政治重量级"。
该报写道:"日后或许会被证明,会见汪洋是默克尔此次访华最令人兴奋的活动。汪在最近惹人注目,因为巧妙地缓解了持续数月的农民抗议。……当乌坎的抗议事件12月份激化时,汪没有派人镇压而是对抗议表示理解。
"此前他已经同样解决了一系列类似冲突。他是早在2009年就摆脱了不惜一切代价增长这个思想框框的第一位省委书记。"
编译:林泉
责编:邱璧辉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