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上海代表处遇到的麻烦
2003年10月28日中国官方和经济界人士不断强调,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的确,德国企业在中国一向被认为是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它们不仅为中国带来资金,而且还带来技术知识和高水平的工艺。然而,就在德国总理施罗德对中国进行官方访问的前一个月,这种和谐的气氛中掺进了负面的因素:德国经济界驻上海代表处的营业执照于10月22日到期,中国有关部门没有按时延期营业执照。
当这件事传到媒体时,德国经济界首席代表格里姆(Grimm)正在柏林参加为期两天德中经济会议。他十分镇静地告诉记者,出现这样的事有很多原因,不必惊慌,没有必要立即将一个没有结束的事件上升到德中关系由此受到影响的高度。
目前,德国经济界在中国有3个代表处,它们位于北京、上海和广州。上海代表处是其中会员最多的一个。像经济代表处这样的机构根据中国法律必须每3年对许可证做一次延长。一般来说,延长营业执照只是手续问题。而这次,上海有关部门看来对德国办事处进行了格外严格的审查。引起中方注意的可能是不久前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透露,大约50家德国公司在北京向媒体递交了一封联名信,指责德国代表处以及工商业联合会在华机构本应替会员服务,但现在适得其反,成为一些公司在华的竞争对手。
设在世界各地的德国经济代表处都处于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它是德国企业界在国外的利益代表;而另一方面,德国经济部又要求它在财政上尽量做到自负盈亏以减轻国家财长压力。作为德国经济利益的代表,代表处不能从事商业活动,也不能成立从事商业活动的子公司。但同经济代表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德国工商海外分会则允许以经济手段的形式向会员提供有偿服务。这一有偿服务包括替公司向使馆、领事馆递交办理签证的手续、举办培训训练班等本由一些在华律师事务所从事所业务,这些公司自然将这种行为看作是竞争行为。
德国经济界驻华首席代表格里姆不认为以上公开信同上海代表处在延长许可证方面出现的麻烦有任何关联。他说,中方是出于技术原因未能按期延长许可。格里姆返回上海后,立即同中方有关人士取得了联系,中方表示愿意在几天后解决该事件。
事实上,没有人担心这件事会引发难以收场的风波,也没有人相信,中国有关部门会忽视了德国经济界在华的延长手续。格里姆同他的同事对中方的做法或者说一种暗示早已警觉。他们在上海代表处已将商业行为区同非商业区开始泾渭划分,两个区开始分别有各自的通道,为营业公司挂上醒目的标牌,增添了一根电话线。
上海事件就快解决了,北京呢,广州呢?是否那里也会遇到同样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