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老生常谈也需要勇气

叶宣(摘编)2016年6月14日

德中第4轮政府间磋商会谈在北京落下帷幕。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内容、风格以及德中关系仍然是德语媒体讨论的话题。

https://p.dw.com/p/1J6F5
China Besuch Merkel in Peking bei Li Keqiang
图像来源: Reuters/K. Kyung-Hoon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刊登题为"德国人的老生常谈"的报道,指出这是默克尔第9次访问中国,而她再次谈到了法治和自由。报道写到了默克尔在中科院大学演讲后,一位学生问她个人认为政治和科学的不同在哪里。默克尔回答说: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人们期待你每天都有新的想法,而不是重复同样的报告";而作为政治家,必须把事情反反复复地讲,"直到所有人都明白为止"。

文章写道:"在北京说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一个德国政治家到中国,所做的只能是反复强调自己的立场,希望有一天会产生些什么效果。在很多议题上这都只是模糊的期待,而这一天看来还很遥远。"

报道列举了中国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给德中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写道:"作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是第9次访问中国。周一两国政府举行了第4轮政府间磋商。德国是唯一一个与中国将双边关系建立在如此频繁磋商机制基础上的国家。两国关系十分密切,但并非没有阴影。德国女总理是如何处理德中关系的?

"默克尔在担任总理的初期还曾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但如今她已经象不再做这种象征性姿态了,认为这样的举动需要勇气,或许可以在国内公众面前得分,但对事情本身并无助益。无论是同土耳其或是同中国打交道,都是如此。因此在访问中国的第一天,默克尔还是走的外交道路。她在中科院大学演讲时谈到了法治国家,她说人们要不断对已知的东西提出疑问,直到所有人都明白为止。"

瑞士《新苏黎世报》认为,默克尔在与中国领导人打交道的时候,显示出了勇气和定力:"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不同,默克尔一再对北京大声表明与之的意见分歧。但愿她今后还会继续这样做,即使对话的声调变得不那么友好了。德国是个有分量的国家,它的看法应该得到倾听。尽管种种试图与中国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的努力是艰难的,例如在投资和工业间谍领域,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径。如果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比如通过国家干预阻止中国企业在德国收购,或刁难中国记者,这并不是选项,而是接受了中国人的规则。北京的这个愿望恐怕没有人愿意满足。"

《斯图加特报》也对默克尔在北京的言行做出积极评价,认为她表现得不卑不亢:

"与过去几个月里她的一些欧盟同行的做法不同,默克尔周一在同中共领导人的会谈中给人留下一位有魄力的外交政治家的良好印象。她不急不躁,言辞坦率却都经过深思熟虑。这位德国总理的每句话都经过利弊权衡,让批评不致造成损害。相反,默克尔这样做给自己的政治资本加了分。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奥朗德不久前与中国领导人的国事访问会面引来的评价是"阿谀逢迎"。在北京看来英法领导人显得底气不足,因为他们一味显示友好的一面。人权和经济政策上的分歧只是一带而过,这种做法并不能赢得尊重。默克尔则对东道国存在的弊端直言不讳,这让她显得真实可信。"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