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视点:沉重的损失 - 中美就贸易争端达成共识
2019年12月2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雷声大,雨点小?就在12月15日大限来临前夕,华盛顿取消了一度曾广泛宣扬的大规模征收惩罚性关税计划。贸易争端持续一年半之后,双方在最后一刻达成了共识,特朗普欢呼胜利,称其为巨大的成就。然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他已多次先是宣称胜利,然后再改变语气。而这一次的所谓"第一阶段协议",实际上也更像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停火协议,而绝不是什么重大突破。即使美国总统也许并不这么认为。
美国总统发推称,北京不仅答应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还将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结构改革。而北京对所谓"部分性协定"的表态则相当审慎。华盛顿希望,双方能够在一月初签署这份长达86页的协定。而北京则表示,协定文本还需要翻译和法律专家的审核。有鉴于此,双方可能还需要再进行数次磋商。北京表示,"期望能够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美国开展合作。"并称,"一切要以市场原则以及世贸组织的规定为基准。"
协议中的悬念依旧很多
这也正是困难所在。特朗普宣称,中国承诺将每年从美国购买价值500亿的农产品,这比贸易争端爆发前增加了一倍。但想必中国的购买量应当不会超过国内需求。中国购买美国大豆主要是作为动物饲料。但是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生猪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也不得不大量增加肉类的进口量,而这同"第一阶段协定"其实并无关联。另外一个不稳定因素则是,北京方面做出的承诺将"分阶段"兑现,因为没有人知道,"分阶段"应当怎样定义。一般来说,拖延时间是北京的惯用手法。
不增加更多对华惩罚性关税
至于所谓的"结构性改革"具体包括什么内容,也还有待进一步澄清。华盛顿宣布,北京不会继续把企业转移知识产权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先决条件。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新闻,中方早在2014年就做过这一承诺。因为这也符合中方的利益:因为目前中国自己也拥有很多尖端技术,也需要得到保护。去年的全球"专利之王"就是华为。
同过去一样,这次协议对特朗普来说,更重要的仍然是其象征意义。他要拿出所谓的政绩来,要向深受贸易战之苦的美国农民发出积极的信号。北京要求,美国撤销所有的新增关税。但特朗普则坚持对2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25%关税的做法,因为他要保留今后谈判中的施压手段。这也就为"第二阶段"谈判平添了很多障碍。
中国人民支持本国政府
在欧洲,媒体里有大量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比如香港抗议以及新疆侵犯人权等等。因此很多评论员都得出一个印象,即北京很快就会不堪国际压力而做出妥协。而事实上,特朗普蒙受的压力要大得多。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的估算,中美贸易争端已经对全球经济造成了7000亿美元的损失,全球股市已经对大起大落感到厌倦。在对华政策方面,美国民主党人本是支持特朗普的,他们现在当然会说,"第一阶段协定"是"彻头彻尾的投降"。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人民继续支持政府,北京就绝不会轻易就范。而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就会继续支持政府。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了些许下滑,但还足以给民众带来足够的幸福感。中国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该国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单方面解读,而在于中国在政治层面上很好地实施了大国管理。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内部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对外国的依赖性则相对很小。
中国把稳定放在首位
西方基本饱和的市场迫使企业不得不前往中国。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技术也变得对世界越来越重要。华盛顿不得不意识到,"新冷战"战略并不会奏效。特朗普向61个国家施压,要求他们不得允许华为参与网络建设。但迄今为止,只有三个国家听从了美国的要求。中国不同于当年的苏联,苏联是一个单纯依靠军事实力的、人为的国家联合体。197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参与过军事冲突,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搞革命的国家,而是一个将稳定置于首要位置的国家。
也正因如此,中国不愿意仅仅因为华盛顿的意愿而改变自己的成功模式,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特朗普现在所实行的"脱钩政策"尤其破坏了过去三十年所构筑的贸易关系,从长期而言也葬送了美国的领先优势。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华盛顿的战略一直是支持中国开放,但同时将中国融入国际网络,用其他国家的力量加以制衡。起初被用来平衡中国的选项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也是奥巴马与其他亚洲国家试图签订的最大规模贸易协定。但特朗普一上任后就宣布退出,主要是想以此显示自己比奥巴马更为强大。此后不久,他又让韩国人大吃一惊,因为他认为韩国必须为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提供更多资金。但他没有提到的是,在韩国驻扎的美军是美国维持世界主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他在对待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其他盟友时同样毫无顾忌。眼下,日本以及东南亚的其他一些大国正在因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而备受煎熬。
用排斥取代融合是错误战略
在有些问题上,特朗普是对的。比如他因为中美贸易不平衡而批评北京。但是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用排斥取代融合不仅是错误的战略,同时也毫无成功可能。北京一定要有发言权,否则就会建立一套自己的规则和架构。比如正因为无法在西方为主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中获得平等的共同决策权,北京就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与此同时,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我们面对气候变化和自由贸易这样的议题时必须依靠中国。在多极化世界秩序中,没有妥协便无法前进。美国在面对这一局面时被北京更为被动。因为在美国每做出一次妥协便失去一点权力的同时,北京的话语权便增长一分。就算这种话语权的增长速度,甚至还没有达到北京的期望。
本文作者20多年生活在北京。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