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逝世

Shitao Li2014年1月11日

阿裡埃勒‧沙龍軍人出身,後來從政,對以色列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多次嚴重中風陷入持續8年昏迷狀態後,沙龍2014年1月11日逝世,享年85歲。

https://p.dw.com/p/1Ap4y
Ariel Scharon gestorb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以色列前總理阿裡埃勒‧沙龍(Ariel Sharon),暱稱"阿裡克",媒體經常用"戰鷹""鐵腕政客"等字眼描寫他,他的英文版自傳題目為《武士》(Warrior),足可見的沙龍生前是個有影響力也有爭議的人物。有人崇拜他、敬仰他,也有人對他充滿排斥甚至仇恨。對於許多以色列人來說,沙龍是他們的"贖罪日戰爭英雄"(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齋月戰爭。)而對於不少巴勒斯坦人來說,沙龍則是和黎巴嫩反叛武裝一起製造"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的殺人狂。

沙龍1928年出生於特拉維夫附近的馬拉勒村,原姓施恩內曼(Scheinermann),父母是東歐猶太人,後來他們把家族姓氏改成"沙龍",因為所住之處有個沙龍山谷。

沙龍的一生,與以色列國家命運的起伏息息相關。1948年,他參加了阿以中東戰爭,並任步兵團連長。1953年,沙龍牽頭成立了專門反擊巴勒斯坦武裝打擊的特種部隊。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沙龍(事後證明是擅作主張)率一個裝甲部隊穿越蘇伊士運河,佔領埃及的土地,迫使埃及退出戰爭。

Ariel Scharon
沙龍在1967年的6日戰爭中擔任少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從軍官到政客

如同許多以色列高層政要一樣,沙龍也利用自己在軍中的領導經驗作為跳板躋身政壇。1973年,沙龍從國防軍退役後參與組建利庫德集團。1977年6月利庫德集團執政後,他歷任農業部長和國防部長等職。

1982年6月,沙龍策劃和指揮了入侵黎巴嫩的戰爭,對黎巴嫩北部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進行全面進攻。以軍用了數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大片領土,本次戰爭也被稱為"第五次中東戰爭",期間還發生了"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

調查無果

以色列政府的一個調查委員會曾認為沙龍對"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事件負有部分責任。沙龍於1983年辭去國防部長職務,不過仍保留內閣成員位置。之後,比利時一家法院也以"戰爭罪"對沙龍展開指控調查,無果而終。這些指控對沙龍的仕途並沒有長久影響,他之後又分別擔任以色列外長、貿易和建築部長,2001年當選總理。在經過了一場激烈的黨內權力鬥爭後,沙龍2005年宣佈辭去總理職務並退出利庫德集團,成立前進黨(Kadima)

反對巴勒斯坦建國

10 Jahre der zweiten Intifada
時任以色列外長的沙龍1998年10月21日與當時的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圖片來源: AP

在巴勒斯坦人眼中,沙龍是絕不妥協的強硬派政客。他始終強調,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是他的首要考慮。沙龍不認為巴勒斯坦成立主權國家是正確選擇。在巴以和談的問題上,沙龍也不掩飾自己的質疑態度。在以色列境內發生了一系列巴勒斯坦人自殺式襲擊事件後,沙龍指責巴勒斯坦當時的領導人阿拉法特應對此負責。儘管受到來自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沙龍下令在以色列控制的拉姆安拉軟禁阿拉法特。阿拉法特生命的最後幾年等於在"圍困"中度過。

沙龍也有過多次針對巴勒斯坦的公開挑釁舉動。比如他曾入住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阿拉伯區的一套公寓。2000年9月,沙龍強行進入了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這是伊斯蘭教的聖地之一,沙龍以此表達以色列對此地擁有主權。沙龍的此次訪問掀起巴勒斯坦人大規模血腥抗議,持續了4年半之久。

清除猶太人定居點

Kunst Installation Ariel Scharon
罹患中風後,沙龍長年處於植物人狀態(攝於2010年10月18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之後,沙龍的強硬政策有所緩和,正是他這位"戰鷹"讓以軍撤出加薩地帶並清除猶太人定居點。他在自傳中寫道,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是能夠共處的。曾任德國駐以色列大使的阿維‧普裡莫(Avi Primor)曾在Cicero雜誌上撰文認為,沙龍其實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基本信念,"無論是他的意識形態,還是政策,或是直覺都沒有改變,他只不過是作為現實主義者接受了新的現實狀況。"

2006年1月4日,沙龍罹患中風,陷入植物人狀態。據以色列媒體報導,2014年1月11日,沙龍病逝,享年85歲。

作者:Andreas Gorzewski 編譯:謝菲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