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埃及動亂

2011年11月21日

埃及軍方試圖確保其長期的政治影響力,因此導致埃及緊張局勢升級。據法新社報導,周末安全部隊與示威者之間發生的衝突已導致15人喪生。本台評論員Rainer Sollich認為,歐洲現在必須為自己明確定位。

https://p.dw.com/p/13EGw
Kommentar Logo Chinesisch 評 論
評 論

今年二月,埃及人通過和平抗議推翻了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政權,此舉贏得了整個歐洲的支持。年輕的埃及人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觀舉行示威,要求自由、民主和公正,並呼籲建設一個公民社會。令人感到鬆了一口氣的是,在抗議活動中,沒有發生焚燒以色列和美國國旗這樣的事。而埃及年輕人借助社交網路"臉譜"(Facebook)這樣的"西方"通訊工具自己組織起來,給人的感覺是:埃及人和我們很相像。他們現在只想實現中歐和東歐人民二十年前已經實現的目標,也像他們那樣,通過和平的公民抗議活動推翻統治者。

但是埃及人的情況實際上和歐洲人的情況並不一樣。 20%的埃及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約40%的人幾乎不會讀寫,20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近一半失業。 幾十年來,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年輕人口比例不斷擴大 - 同時也成為不滿和動亂的潛在因素。食品價格的上漲加劇了人們的不滿。穆巴拉克被推翻,絲毫沒有改變這種困難的局面。與埃及人相比,在歐洲,甚至備受債務危機困擾的希臘人也擁有相對穩定的經濟狀況。
 

epa03009489 Egyptian youths throw stones at security forces during clashes in Cairo, Egypt, 20 November 2011. According to media sources, hundreds of protesters took control of Tahrir Square in the Egyptian capital on 20 November, following violent overnight clashes with security forces in which two people were killed and hundreds injured. The protesters were guarding the entrances to the iconic square in central Cairo, from which security forces were forced to withdraw after clashes in which teargas, rubber bullets and shotguns were reportedly used against the demonstrators. Security forces were deployed to protect the nearby headquarters of the Interior Ministry, while traffic was being redirected from the square. EPA/KHALED ELFIQI +++(c) dpa - Bildfunk+++
埃及示威者與警方衝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埃及的現實情況也不同於歐洲:根據所有已知的調查,建立一個更加宗教化的社會秩序的想法以及修改與所仇視的以色列簽署的和平條約,完全有可能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在11月28日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如果穆斯林兄弟會和激進的伊斯蘭主義運動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成為贏家,估計這兩點有可能成為埃及國家和政府的官方政策。而這一政策不符合歐洲的利益和歐洲的政治理想。
 

在埃及,有一個因素可以阻止埃及的內外政策過於"伊斯蘭化":這就是當前執政的埃及軍政府。埃及軍方嘗試使用各種手段,以保障今後繼續能夠掌握執政大權。它希望確保其經濟利益網路,既保障其利益不受侵犯,也保障埃及經濟的穩定和可預測性。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一個頗誘人的戰略。但要小心的是 - 這將同穆巴拉克時期的表面穩定的現象一樣,是注定要失敗的。
 

非選舉產生的軍政權試圖掌握對新憲法起草的絕對控制權,並逃避民主的監督,對於許多埃及人來說,這理所當然是不能接受的。為此,他們再次在開羅和亞歷山大等城市走上街頭舉行示威。安全部隊也未能阻止危險局勢的升級。他們使用了暴力。氣氛也因此變得危險,埃及可能會面臨一個極其混亂的時代。

所有這一切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既埃及是否能夠獲得真正的民主 - 或者軍方是否應繼續保持其影響力。對此歐洲必須明確表態,一如既往地支持埃及公民擁有政治自決權 - 即使他們選舉了我們所不喜歡的多數派政黨。與此同時,歐洲人也必須應對新的挑戰和風險。

歐洲外交政策需要制定一個相關的準則,確定如何與北非國家可能產生的更多的有伊斯蘭主義傾向的政府打交道:根據什麼標準將這些政府歸類為"激進"或"溫和"派,歐洲有多少對話的可能性以及能夠產生哪些影響?在埃及開始舉行開創性的議會選舉一周之前,這些重要問題都還未得到澄清。
 

作者:Rainer Sollich   編譯:李京慧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