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亚太周艺术展:“十元钱漂流记”
2009年10月9日第五版人民币的十元钱,也就是目前中国市面流通最为广泛的一种十元钱的背面图案是什么?正确答案是长江三峡。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未必答得出来。但是两位来自德国和瑞士的艺术家却正是从这个答案开始,经历了一次颇为奇异的旅程。
"这是人民币,就是人民的钱,我们想接触那些拥有这些钱的'人民,我们可以用这些钱买多少桃子呢?'……"
说话的是彼得·施塔默,一个德国自由职业艺术家。今年6月份,他和瑞士人丹尼尔·阿什万登一起前往中国,先坐飞机从北京到重庆,然后坐汽车抵达三峡地区,最后徒步找到了一处农户,从那里遥望三峡,所看到的正是第五版人民币十元钱背后的那幅图案。阿什万登说道:"我们知道十元人民币背后的图案是三峡,我们知道我们要去那里,但我们根本不知道会遇到谁。规则是,当我们抵达景色最符合十元背面图案的地方,然后马上用这十元钱买什么东西,旅程就从那里开始了。"
钱的路径由此铺开,但谁也不知道这条路会最终去向何方。十元钱从一个人手中转向另一个人,从农村流往城市,又从城市回到乡村。这十元钱的使用者之间都毫无关联,而它的用途也是各式各样,或者是买蔬菜,或者是买日用品,或者是买一张车票。不同的世界被十元钱联系起来,而施塔默和阿什万登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世界中,"我们会伴随着这十元钱,直到它被使用掉。有一次,整个过程只有一个半小时。"
不过,正如每次旅行一样,这次十元钱之旅也并非一帆风顺,阿什万登回忆道,"有一次,一个人去买香烟,找钱时拿到了这十元钱。后来我们跟着他,他就有点生气了。他说,不行不行,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来参加这个游戏。他要去税务局,因此已经非常不耐烦。我们于是努力向他解释说,如果他觉得受到打扰的话,那可以干脆买点什么别的东西。他就又去了另一家烟店,又买了一包烟。不过,即使这样,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也还是参与其中了。"
一周之后,项目结束之时,这张十元钱已经辗转经手二十五人,总旅程达到了800公里。在此之后,他们又用一张二十元钱开始了第二次旅程,起始地当然也就是二十元的背景图案,桂林。那里的旅程从一个卖饮料的小贩开始,几番流转之后,十元钱到了一个刚刚结束了高考的18岁女孩手中,她与父母一起在桂林度假。于是他们跟着这个家庭一起度过了一段时间,甚至最后一起前往这个家庭在长沙的家。在长沙,他们甚至被当地广播电台邀请,成为了节目嘉宾。
在旅程之中,施塔默和阿什万登经历了许多让他们非常感动的过程,比如一家农户人家把家里的大床让给他们,自己却睡在水泥地上,直到施塔默和阿什万登发现之后,道别离开。
施塔默向记者表示,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自己在欧洲作这样的艺术实验,是否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积极参与和接纳。但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也在他们的实验中得到了体现。当施塔默和阿什万登两人在北京面对一百多名观众介绍自己的旅程时,提到有一位三峡移民曾经向他们抱怨,说政府原本答应为移民提供五万人民币的补助,但最后他们只得到了一万五。这时观众席中有人大声质问,"你们怎么知道他最后不会得到剩下的补助款"。这样的质疑和分歧没有改变施塔默和阿什万登的决心,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的画卷,即使这幅画卷是如此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作者:石涛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