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无国界 德国到底怎么破?
2019年11月2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9月,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局(BSI)公布的一项年度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德国网民都至少有一次成为网络犯罪受害者的经历。这其中又有13%的人曾经吃过网络霸凌和勒索软件的苦。
本月初,德国9个联邦州的警方共开展21次打击网络仇恨的行动,包括搜查住所和审问等。德国联邦刑事调查局(BKA)表示,在互联网上发布威胁、恐吓或煽动性言论并非小错,此类行为最高量刑为5年监禁。联邦警察定期展开类似行动。
早在1997年,德国出台《信息和通信服务规范法》,涉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保护个人隐私、网络犯罪和未成人保护等等,跻身全球范围内首批规范互联网行为的综合性法律之列。
不无争议的《网络执行法》
根据去年1月1日在德国全面生效的《网络执行法》(NetzDG),各网络平台要对其平台上的仇恨言论承担更多责任。按其规定,任何在当地拥有超过200万用户的社交平台,必须在得悉有关"明显非法内容"出现后,二十四小时内移除有关内容,否则面临最高5000万欧元的罚款。然而,该法不无争议。批评人士认为,对普通用户而言实际操作难度太大。以推特为例,如下图所示,用户在向平台举报仇恨言论时需要有充足的法律知识才能成功举报。
另有声音认为,仅仅举报和删除并不能减少网络暴力。柏林的法官兼IT技术专家布依尔迈耶尔(Ulf Buermeyer)曾就《网络执行法》向德国之声表示:"光删帖根本没有用。因为它并不能阻止恶言者立刻重新发文或上传视频。真正要控制网上的仇恨犯罪,光靠删帖是远远不够的。"
加强处罚力度
巴伐利亚州司法部长艾森赖希(Georg Eisenreich)周日(11月24日)向德新社表示:"在匿名的网络世界里人们更容易爆出侮辱的言论,而且传播范围更广,难以彻底抹去。"
艾森赖希补充说,网络霸凌现象也进一步升级,所以"我们要因时制宜地更新刑法。" 他在草案中提议将侮辱罪的最高刑罚期限从目前的一年提高到两年;将恶言毁人名誉罪的最高刑罚期限从一年提高至三年,将诽谤罪的最高刑罚期限从两年提高至五年。
这名基社盟的政治家还强调:"面对日益增多的仇恨和煽动行为,我们这个法治国家必须要坚决抵制。要想有效地打击极端主义,必须从控制言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