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特朗普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德中关系
德国和中国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并互为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与此同时,两国在人权法治等议题上存在分歧。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中会晤北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本周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是中国。周三,施泰因迈尔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外长李肇星举行了会晤。周四,他还将会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德中两国良好稳固的关系中,经济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因此也格外关注中国剽窃西方技术的问题,这也是德国外长在北京谈及的话题之一。以下是本台中文部冯海因就德国外长访华发表的评论。
德中会晤北京--磁悬浮忽现转机
本周三,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抵达了他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北京。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了施泰因迈尔。北京访问期间,被普遍认为已经死亡的德国磁悬浮中国延续项目忽然柳暗花明。以下是德国之声记者的报道。
观“交汇- 中德科学交流与合作展览”
就在西方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赚的钵满杯盈的同时,所谓中国在与其合作过程中偷窃技术的指责声也不绝于耳,听得多了,不免觉得郁闷,因为“偷窃”听起来总不是滋味儿。悉闻, 以“交汇”为题的中德科学交流与合作展览2 月15日 在德国北部城市明斯特举办,我随即踏上火车前往,
德中音乐界加强交流
珠江钢琴厂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琴厂。今年珠江钢琴厂将举行隆重典礼,庆祝该厂钢琴总产量达到一百万台。事实上,中国早已不再是单纯制造钢琴的国家,中国学习弹奏钢琴的热情也相当高。现在享誉世界的钢琴家郎郎就是从中国走向世界乐坛的。钢琴在中国的热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对出西洋古典音乐的热爱。
德中女足三月初再战德国
家具时尚:精品是难以复制的
2006年度为期7天的科隆世界家具博览会即将结束。在1333家参展商中,来自中国大陆参展公司共有75家。由于增加了4个新的展厅,致使世界名牌家具制造商称雄一方的传统格局被完全打破,无名企业或者后起之秀则拥有展示自己最新产品的宽敞空间。10展厅内,占地面积1千2百平方米的中国沙发制造商顾家工艺气势夺人,踌躇满志、开创自己的世界品牌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德中新投资保护协定开始实施
*
中国环保意识仍落后
元月11日至13日,本年度中德环境论坛专业会议在海滨城市青岛举行。持续性能源政策、再生能源以及循环式经济是主要议题-
十万图书来自上海-德中大学交流出现“倒流”
商业礼仪:来往中德之间如何着装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俗,商业服装也是如此。在德国被看好的着装并不一定会受到中国人的喜欢。在异国他乡做生意,恰当的穿着和举止是保证业务成功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以下是德国之声中文广播记者采编的报道。
中德联合开发替代UMTS的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
*
科隆大学是如何协调德中高校合作的
随着德中两国经贸领域合作的加强,两国高等院校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德国的北威州,科隆大学承担起负责该州各大学与中国相对院校进行交流的任务。而公开自己的成功经验绝不是无偿的,前来取经的学府需为此支付“学费”。相关新的高校法正在酝酿之中。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奔驰启动在华生产线
国际著名汽车品牌梅塞德斯-奔驰在中国北京的第一条轿车流水线新近正式投入生产。
柏林北京将实现直航
中产阶级迅速成长,柏林成为中国人发现之旅的新大陆。中国客人讲求实惠,不希罕欧洲第一的阿德龙,喜欢干净廉价的小酒店。
德国媒体关注梅克尔对华态度
胡锦涛访问德国时正值德国新旧政府交替,所以德国媒体十分关注以梅克尔为首的新政府将执行什么样的中国政策。德国的日报上周周末写道:
评论:德国对华政策并非新瓶旧酒
11月10日和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柏林访问时,正值联盟党和社民党组建大联合政府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但是对这位中国领导人的隆重接待并未受到影响。现任总理施罗德和侯任总理梅克尔都同胡锦涛举行了会谈。两国之间签署了价值超过十亿欧元的经济协定。
胡锦涛访问转型中的德国工业重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结束对德国的国事访问。在访问德国的最后一天,他来到德国西部重镇——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这里的鲁尔区曾经是德国煤钢工业的中心。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鲁尔区内正在发生结构类型的变化。胡锦涛一方面想了解德国大型煤矿企业在关闭后的工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还结交了一户德国普通矿工家庭。
胡锦涛德国行追踪报导
从本周四开始,胡锦涛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首次对德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2001年,当时担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就曾经访问过德国。四年来,德中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领域的关系有了更为密切的发展。在胡锦涛访德期间,双方共同签署了6项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协议,总价值超过10亿欧元。
德中经济会议:要更加紧密合作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四(11月10日)访问德国之际,柏林举办了德中工业界会议。德国工业界和德国政府正在争取在技术革新上与中国开展密切合作,同时也批评中国在保护国外专利与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
胡锦涛访德前看德中关系
德中关系总体来说是好的:迅速增长的双边贸易,德国企业大规模的在华直接投资,以及高达数十亿的定单等。与此相符,中国党和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1月10日至13日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将会晤两位德国政府首脑:即将卸任的施罗德总理和下一届政府总理梅克尔女士。
德国企业有望向中国出售煤炭气化技术
北威州经济部长克里斯塔.托本(Thoben)女士上周刚结束北京之行。经州政府牵线,属于蒂森克鲁伯集团的乌德股份有限公司(Uhde GmbH)与北威州友好省份山西的鲁安煤矿集团公司之间有望缔结一项总额可达13亿欧元的经济合同。
德意志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计划扩大合作
10名中国人家产十亿美元
中国商品稳定德国价格
德国市场上大量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德国生活消费价格指数的稳定。据德国银行的统计,由于购买中国和其它亚洲转型国家的出口商品,德国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可节省六十多欧元。如果没有亚洲的商品,德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将不是2.4%,而很可能达到2.7%。科隆城市导报在引用了以上的数据后写道:
法制国家对话七年,德国代表谈中国变化
第七届德中人权对话上周在北京举行,对话的主题是宪法与人权保护。德方与会者之一、欧盟议会副议长本丁在对话结束后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
德中经济热度稍减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增长。估计今年的增长率仍可以达到9%。在目前柏林召开的德中经济会议上中国大使称,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空前良好。但从德国方面讲,企业对中国的热度远没有前几年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法律制度还十分不完善。
德中人权研讨会闭幕
第七届由双边法学家和议员参加的德中法制国家对话在北京举行。对话的主办者是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旨在通过民间探讨的形式为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集思广益。
德国主教:增进接触,促进中国社会多元化
本周三(10月19日)甫从中国回来的两名德国主教指出,中国正走向多元化社会,北京似乎愿意给予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动议组织更大活动空间,德国应加强与中国交往,提供相关帮助。过去,由于互不承认,罗马天主教会与中国爱国教会缺乏通畅的交流渠道。
死刑、刑讯和取死囚器官:中德学者北京破禁忌
中国每年被判处死刑的人数都高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总和,而且,中国至今回避这个话题。现在,人们可以公开对此谈论了。日前,来自德国的法律专家与中国同行在北京首次开会讨论酷刑拷问、误判和从摘取死刑犯的器官用于移植等等。公开谈论这样的禁忌话题,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开了先例。
德中教育交流
德中首次大战音频直播赛前预报
北京时间本周四凌晨2点30分,德中两支国家队将在汉堡的AOL体育场进行一场热身赛。中国队能否爆冷?请关注德国之声与搜狐联合举办的音频直播。
德中国家队汉堡开训 大赛将近气氛却很轻松
德中两个国家队在汉堡的第一天,德国之声记者在两个训练场之间奔波。波多尔斯基开玩笑地说,他能够射进中国队大门20个球。汉堡一派欢迎中国队的景象。
德中贸易峰回路转:中国出超,德国入超
最近两天,德国各印刷媒体都报道了德中经济关系今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德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显著超过了德国向中国的出口。对于德国国民经济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
汉堡中德大战背后有故事
德国当地时间10月12日,德国国家队将在汉堡迎战来访的中国国家队。汉堡是中资企业在德国的大本营,大约有300多家中资企业在汉堡落户;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公司—中远的总部也在汉堡……这些都是汉堡顺理成章举办这场比赛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个不被人所了解的原因:
科隆:结盟北京,“进取中国”
中国能在最近二十年内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之一,外国投资功不可没。而现在,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期待着资金回流,开始设想德国城市也应该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德国科技重镇科隆是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德中法制对话延长两年
“大众”将在上海开发混合型引擎汽车
欧洲最大汽车公司德国大众与上海同济大学9月8日在沃尔夫斯堡大众公司总部签署一份协议,共同开发使用混合型引擎(Hybridantrieb)的车辆。结合电动和汽油马达优点的这一新型汽车预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投入市场。
德中大战球票尚有剩余
德中经济论坛:中国是威胁还是希望?
经济热点使得中国成为热门话题。本周二(6月21日),科隆德国工商联合会举办“一手中国—德中经济论坛”。中国大使马灿荣、西门子中国总裁郝睿强、蒂森克虏伯驻华首席代表、德中商会主席魏文思等政界商界要人列席讨论会,就德中商贸前景、能源紧缺、就业市场等焦点问题发言。
德中足球合作初见成果 中青队世青赛战胜土耳其
在德国巴特基辛根完成世青赛最后备战的中青队,6月11日在荷兰乌德勒支进行的世青赛小组首场比赛中,2:1战胜了欧洲青年锦标赛亚军土耳其队,赢得了开门红。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现场报导如下。
北京忧虑德国新政府改变对华政策
中国领导人担心,一旦德国政府换届,中方将在欧洲失去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中国政治家和官员认为,社民党人施罗德的挑战者、基民盟主席梅克尔女士对某些问题采取的立场,很难让中方苟同。
前东德地区的新问题-中学被迫关门
萨克森州文化部长史蒂芬.弗拉特(CDU)星期一在德累斯顿宣布,由于学生人数锐减,未来三年里,萨克森州将要关闭现存450所学校中的82所。
首届中德IT峰会将在慕尼黑举行
访谈:同济中德学院风雨征途
德国联邦前总理科尔在1993年访华时提出一个中德联合办学的构想。经过1年的协商谈判,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于1995年开始正式负责实施中德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具体项目。上海同济大学的中德学院自1998年正式成立,是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海外最大的合作项目。
“与中国学生打交道非常愉快” -德国教授谈中德科技学院
青岛的中德科技学院将于4月13日为德国教授马悌亚斯.施迪斯颁发荣誉教授证书,以褒奖他为德中教育交流做出的贡献。施迪斯教授今年64岁,曾任纽伦堡格奥格-西蒙-欧姆高等专科大学过程技术教授。两年前,施迪斯教授在友人的劝说下来到中国青岛为中国的年轻学子们讲课。
德中第一个两国双学位学业启动
德国大学跟中国合作,向中国出口德国专业,近几年来已经搞得很热闹。但象斯图加特的霍恩海姆大学这样,跟中国大学合作,两边培养两国的双学位学生,据称还是第一次。为此,中国大使马灿荣还给该大学校长颁发了中国的国家“友谊奖”。
争做德中经济桥头堡 科隆启动中国攻势
本周一,科隆市政府与当地的工商会,博览会以及旅游局在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名为“中国攻势”的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其共同纲领和具体计划。“中国攻势”的目标是,在两年之内将在科隆落户的中国企业数目翻一番。
中国入世三年,回顾德中经济交流
德国指南出版社借“中德商务指南”年刊出版之际,邀请中德专家在柏林一家五星级宾馆就“中国融入世界市场”为题举办了专题报告会。来自政界、经济界和媒体共五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抓住了当前社会的兴趣重点,很受与会者欢迎。
建行董事长东窗事发 德国施豪心惊肉跳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上周辞职一事震撼了中国银行界。与此同时,与中国建行共同组建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中德银行)的德国施豪银行也受惊不小。
德政府推出2005/2006德中商业指南
前一页面
第24 页,共2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