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援助但不高高在上
2012年6月11日
《全球环保创意》:您是一位踢中场的职业足球运动员,怎么会想到发起“与水共生”这样一个项目?
本杰明•阿德里恩:这个主意是我与德国“圣保利足球俱乐部”在古巴的一个训练营遇到饮用水供应问题时产生的。那时,这个俱乐部在为社会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吸引着我。所以,就有了这个主意。我跟大家说,我们的能量绰绰有余,让我们把它用在点子上,一起做点事。
《全球环保创意》:你们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
本杰明•阿德里恩:我们先与“救济世界饥饿组织”一起,为153所幼儿园提供饮水机。为此,我们的目标是在一年之内募捐五万欧元,而且是利用“与水共生”项目特有的做法。
《全球环保创意》:这是怎样一个设想?
本杰明•阿德里恩:我们设想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此外还有“人人获益”的想法,就是说,为社会尽力不是为了教训别人,或者是因为自己问心有愧,而是可以从中获得乐趣,应该给人带来快乐。所做的一切都能和“酷”、“时尚”,以及体育、音乐等等联系起来。我们的宗旨是:摈弃自私自利,但不是一定要自我牺牲。我们寻找的是一条中间道路。
《全球环保创意》:这就是说,你们不仅仅是拿着捐款箱到处跑……
本杰明•阿德里恩:是的,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搞街头征集签名,或者圣诞节前寄信等传统筹款方式。现在,我们慢慢也开始使用一点传统的筹款形式,不过,还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
我们说:在我们这里,重要的不是钱,而是人们带着自己的主意、他们的创造力参与其中,把他们的能量投入到项目中去。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开捐款发票,而是去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与水共生”组织回收含押金的杯子。让人们自己成立一个地方小组,组织活动,考虑如何尽自己所能。总之,就是一个“开放的网络”。
《全球环保创意》:本杰明•阿德里恩:这样也能为项目带来资金吗?
本杰明•阿德里恩:是的,目前我们已经筹集到了150万欧元,当然,还在增加,这已经没有问题了。当时在古巴的一次性行动所产生的推动力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所以,我们要继续下去。现在,我们已经在西班牙和瑞士成立了分支组织。目前我们在考虑是否于2013年在奥地利成立组织,如果能够如愿,当然太好了。我们的能量和潜力一如既往,大家庭还在不断扩大,而且齐心协力。在不断扩大过程中,这一点总是很重要。
《全球环保创意》:你们的援助项目具体是什么,你们的资金如何使用?
本杰明•阿德里恩:这要看具体需求。也就是说要根据当地情况,开展我们的援助计划。譬如,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和南部的项目就不同。重要的是,让当地人参与,从选择项目到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以及日后的维护。这对我们来说是决定性的标准。
譬如引水上山,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参与项目的人付的费用又比没有参与的人少。得到的收入存入帐户,由当地的供水委员会管理,用来支付维修等费用。我们还打深井,铺设管道,设置手动井泵,为当地的居民提供卫生设施等等。
原则上,我们开展的项目要能够由当地人维持下去。埃塞俄比亚的一个案例说明了项目的可持续性。那里的一个水井项目的援助资金早已期满停付了,但是水井仍然在继续运作,即便出现问题,当地人也知道该做什么。这样做是可行的。但是,也有其他的案例,比如在卢旺达,我们得后续支付很多钱,因为设备坏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现在正在总结项目的长期经验。
《全球环保创意》:您对实施项目的地区有哪些印象?
本杰明•阿德里恩:我们首先向人们说明我们究竟是什么人,我们的“与水共生”文化是什么。我们和他们一起开音乐会、踢足球,也在村里的草棚里过上两夜,或者晚上喝他们自己酿的烧酒。我们想以此显示,我们也是属于这个社会的人,不仅工作专业,而且也有人性化的一面。
我们努力在这些年里与当地人建立起人际关系。“与水共生”要起桥梁作用,它是一个没有国界的网络。我们蓝图是有朝一日建立起埃塞俄比亚的或者乌干达的“与水共生”组织。能够把这个理念国际化,在各地传播项目的“基因”,我们觉得很令人兴奋。 我们打算建立网络,寻找哪里有艺术家,哪里可以开展庆祝活动。我们不想成为一个“发展援助组织”,被打入这个框框里了事。“与水共生”的初衷与此不同,看看今后能否让人们明白这一点。
《全球环保创意》:在您的这些努力当中气候保护起着什么作用?
本杰明•阿德里恩:首先,我们不是气候保护组织。我们把精力集中在水上面。尽管如此,我们知道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因为气候变化加剧了水的危机。如果雨季消失使得地面干旱,那么气候变化和水之间就有直接联系。如果干旱地区天气越来越热、越来越干旱,饮水供应的状况就会更加恶化。
《全球环保创意》:您在当地的工作也会使人们增强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是吗?
本杰明•阿德里恩:当然。我们也试图通过我们的工作向人们说明:这两者互相关联,你们得考虑你们的所做所为会产生什么影响。
采访人:Po Keung Cheung
责编: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