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洪堡基金會的中國學者分析中德學術交流的重大意義

2010年8月25日

德國洪堡基金會每年都會為獲得洪堡獎學金的各國訪問學者組織為期兩周的環德學術考察。本周,學者們來到洪堡基金會總部所在地波昂,遠到而來的中國學者向德國之聲介紹了中德交流的重大意義。

https://p.dw.com/p/OvhI
各國學者到訪洪堡基金會總部所在地波昂圖片來源: DW

德國洪堡基金會每年都會為獲得洪堡獎學金的各國訪問學者組織為期兩周的環德學術考察。活動中,學者們通過走訪不同城市領略各地風土人情。上周,學者們來到洪堡基金會總部所在地波昂,遠到而來的中國學者向德國之聲介紹了中德交流的重大意義。

"在我們的基金會,我也想表示熱烈地歡迎。"洪堡基金會亞洲部負責人施密特(Katja Schmidt)用流利的中文歡迎來自中國的學者。她介紹洪堡基金會組織該活動的主旨:"每個學者都有機會認識總部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這次也特意把不同國別、不同專業的人分在一組,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各國不同領域學者之間的交流。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一個以德國文化景點為主的學術之旅是學者們真切地瞭解德國。這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

Humboldt-Stiftung Bonn
中國學者在波昂洪堡基金會總部圖片來源: DW

德國教授透過中國學者認識中國

這些得到洪堡基金會資助的在德合作項目研究經費的訪問學者中,中國學者人為數不少。他們對洪堡基金建立世界性科學家的交流網路的宗旨都給予了高度肯定。來自中國社科院的微生物生態研究員陳保冬在德國和柏林自由大學有合作,他評價說: "很多德國人因為沒去過中國,所以對中國的認識比較片面。我看了很多德國關於(中國)文化的介紹,年代都比較久遠,他們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瞭解不充分。通過學術之外的文化交流增加彼此的瞭解,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意義重大。"

陳保冬的教授通過和他的接觸也對中國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甚至決定親自去中國轉轉。研究之餘他會經常和德國教授一起去啤酒園談天說地,上到兩國的科研體制比較,下到生活瑣事,無話不談。

感受德國科研氛圍

同樣是在柏林自由大學做研究項目的劉建妮是古生物研究方面的專家,她介紹說,目前中國國內的科研設施,尤其是硬體條件已經接近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與德國和其他國家差距逐漸縮小。但是她也表示:"(中國科研)保障體繫上差強人意,國內由於科研的考察體系,逼的人比較緊。"

自由張揚的文化氛圍是學者們感慨最深的一點,在布倫瑞克工業大學進行藥物分析方面交流學習的中科院研究員許元紅補充說:"誠信度方面我也覺得建立的比較好,人與人之間非常信任,讓我感觸頗深。另外,我覺得我們的教授非常能把握洪堡的宗旨,非常希望我學習他們國家的語言,所以日常會督促我去學習德語,學習德語開始比較難,但是過了那一關後會覺得是一筆財富。"

西學東用 互惠互利

據負責人施密特介紹,洪堡基金會獎學金沒有職業和專業限制,但是每年申請人中理工科學者明顯居多。該基金會下設的聯邦總理獎學金則特別重視人文科學、法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的培養與交流。研究民法的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尹飛介紹說,德國的民法典在國際上的影響深遠,尤其中國自從維新變法引進西方法制起,在民法方面就從德國進行了大量借鑑,特別是法學的理論體系和基本概念,都吸取了不少德國方面的經驗。他曾參與中國部分立法和司法解釋的起草和論證工作,但是有些問題仍然讓他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慕名來到德國學習交流:"德國本身在社會科學領域,很多東西較領先,研究較深入。我個人來了第一個星期,朋友陪我去波昂大學法學院,看它那個藏書超過百萬冊,這就表明他們有多年的積累。雖然說社會制度和發展程度不一樣,畢竟從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來看,有些階段,譬如說我們要工業化,我們要城市化,我們現代化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可能是德國這些國家已經遇到過的,在這些方面我們去進行學習和借鑑,對中國來說是很有必要的。但反過來,中國是個大國,中國各種各樣的案件和情況,我相信要比德國複雜的多,所以我們做的研究也會有一些相應的啟發作用。"

作者:安靜

責編:韓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