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打開中國視窗
2004年8月30日中國是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歐洲企業也從這場聲勢迅猛的發展狂潮中受益。如果沒有來自東方的強勁需求,德國出口也不可能創下歷史記錄。漢堡商會國際業務負責人科瑞納.尼施代特表示:「中國各大投資商正在歐洲積極尋找據點,我們必須把握這一商機。」
漢堡商會還順利通過了可行性分析報告,決定成立中國中心,為中國企業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除了商貿公司之外,診所、飯店也能夠盡顯其能。但是,漢堡州政府辦公廳卻提出質疑:其一,按照漢堡商會的設想,中國中心的建設費用應該由國家來資助;其二,中國公司紛紜雜陳,不同類型、大小各異的企業能否聚集在同一個屋簷下?辦公廳發言人克里斯蒂安.施尼認為:「我們支持成立中國中心這個想法,不過在投資基建方面,若想得到長期的政府補貼,鑑於國家目前的財政困難,簡直是毫無可能性。」
然而,漢堡依然以它的人文、地理優勢,駕起了一座貫通歐中的橋樑。中遠集團等中國最大的船運公司正是從這裡開始,開創它們的歐洲業務。目前,在漢堡開設辦事處的中國公司已有320家之多,並且還在以每年50至60家的速度不斷增長。這同倫敦190家東亞公司的規模相比,差距已經不言自明。尼施代特指出:「漢堡是歐洲最大的中國據點。問題在於,許多柏林、倫敦、巴黎以及紐約的政治要人們對此往往並不知情。」
為了扭轉人們的傳統意識,漢堡商會將在11月下旬召開為期三天的中國峰會,邀請全球諸多政治精英、商界名流前來參加。這次名為「漢堡最高級會談-中國與歐洲聚首」國際峰會的幕後策劃人之一是前聯邦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理事會成員也不乏聲名如雷霆灌耳之士,如: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前歐共體主席德洛爾、BASF總裁漢姆布萊希特、盧森堡首相容克,前聯邦總理柯爾也答應要為會議助一臂之力。
中國方面對此屆峰會寄予了高度重視,屆時,副總理曾培炎、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寶鋼總裁兼董事長謝企華、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徐匡迪也將專程赴漢堡出席會議。
漢堡經濟界也掀起了中國熱。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似乎深具擋不住的誘惑,為此,近700家企業已經與中方夥伴建立了貿易往來。
但是,機會總是與風險緊密相聯,投資中國的個中滋味只有當事人方能明了。實驗室設備生產商艾本德(Eppendorf)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例。一年前,艾本德成立了上海辦事處,今年准備在北京也開設分公司。公司發言人培普洛承認:「鑑於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們並沒有充分發揮出餘力。」他也看到了問題所在,「中國機構的官僚作風依然非常嚴重。」
服裝商湯姆.泰勒也持相同的看法。這家企業同中國夥伴的合作關係也始於一年之前,在北京、上海共同建立了專賣店。但是,鑑於服裝關稅過高,他們發現歐洲生產、中國銷售的做法擠兌了利潤空間。由此,公司總裁烏韋.施羅德表示:「我們希望在12至18個月後,能夠在中國當地生產成衣。」
這家服裝企業雄心勃勃,計劃在未來的兩年內開設200至300家中國分店,並贏得三至四千萬名中國顧客。烏韋.施羅德說:「對於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蛋糕來說,這一目標並不過分。」
德國眾商紛紛涉足中國熱土,這步戰略走向是否會對德國就業市場造成壓力?許多企業主表示,從長遠來看,中國熱並不會削減漢堡的就業崗位。
9月13日,漢堡市市長馮.伯思特將開始他為期六天的中國之旅。屆時,由60人組成的代表團將陪同他一道訪問,除了經濟人士之外,代表團成員也包括文化界人士、醫生。當然,這趟旅程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無關痛癢的握手言歡,馮.伯思特可謂是身負眾望。他必須為漢堡謀利益,當務之急的是開闢漢堡直飛中國的航空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