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时代结束,中东前景如何?
2006年1月7日2001年沙龙出任以色列总理以来,一直奉行“不在交火时谈判”的政策。这意味着巴以和平进程的末日。他坚持让巴勒斯坦方面首先停止所有的武装行动,并中止了旨在解决双方矛盾的谈判。
在他上任前半年,沙龙的前任巴拉克与巴勒斯坦前总统阿拉法特在美国戴维营举行的会谈以失败而告终。之后,阿克萨烈士旅开始了暴力反抗。但尽管暴力事件不断,巴拉克仍然与巴勒斯坦方面进行谈判。巴以双方的谈判代表的立场不断接近。而沙龙在当选总理之后,中断了与巴勒斯坦方面的谈判,直到今天。
沙龙以中断谈判以及军事行动来回答巴勒斯坦极端组织的武装暴力。他将巴勒斯坦居民围困起来,并使用武装直升机、战斗机以及坦克冲击巴勒斯坦境内。就连以色列最亲密的盟友美国也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
但是沙龙的职务改变了他的为人。几年前他曾经说过,坐上了总理的位置,人们能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2003年,沙龙从加沙地带撤离犹太人定居点以及军队驻点的想法已经成熟。但是这一做法的代价太高了,沙龙希望能够通过这一让步永远保住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从加沙撤军也扯平巴以之间对立线,撤军是单方面的,没有事前征求巴勒斯坦方面的意见,从而削弱了以阿巴斯为首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沙龙在之后几年的想法是,将圣经中“以色列国家”,也就是地中海到约旦河之间的领土,与巴勒斯坦人共享,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划分的办法是看怎样符合以色列的利益。也就是说,沙龙准备放弃个别的约旦河西岸定居点,保留大部分,而约旦河谷以及划分约旦河西岸的东西过道,也就是所谓的安全区,将继续被以色列控制,以构成该国东部的边境。而对巴勒斯坦来说,这等同于强加于战败国的苛刻条件。
诚然,沙龙从加沙地带撤军实现了中东地区的一个转折,对他本人来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之后媒体将沙龙称为国际和平大使,仿佛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温和的现实主义者,并将随时解决巴以之间持续了数百年的矛盾——这一印象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
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今后几个月内克服了各自领导人更替的事宜之后,巴勒斯坦方面希望以色列的新总理能够与巴方进行真正有内容的对话,并希望沙龙奉行的单边主义早日结束。